文章
圖集
親子知識
育兒教育
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2022/11/15

在回家路上,我看到一位爸爸拽著兒子往外走。爸爸一臉怒氣三連問:「你去不去?去不去?去不去?」

兒子雙腳緊緊踏地,身體往后掙扎,哭著大喊:「我不學,我就是不想學了!」

爸爸氣不過,雙手一用力就將兒子往前拽。邊拽他還邊罵道,不學習你能干什麼?啊?你說,你能干什麼?

「媽媽,我不想學。」這句話,我想很多父母都有聽過。

當孩子說這話時,我們到底該怎麼回答呢?

一:是什麼使你快樂?

我想先問下大家,你為什麼喜歡逛街、追劇、刷視訊?

——因為這些事使我快樂啊。

No,no,no!

你的快樂,可能并不是源于這些東西,而是你大腦中的一種神經遞質——多巴胺。

多巴胺是啥呢?

它大概就是你大腦中一種叫做 「期待」的按鈕。

一提到逛街,可興奮了,市場上肯定有很多漂亮又適合我的衣服;一打開手機,里邊就會蹦出我感興趣的東西;一追劇,哇,太精彩了,后邊的劇情一定更有意思,簡直停不下來,熬夜也要追啊!

看,這就是你的 「多巴胺按鈕」被激活了。你期待獲得快樂,所以多巴胺會影響你的行為,讓你不自覺地重復、持續去做那些吸引你的事情。

這一看,我們就能明白了,孩子為什麼不愿意學?

因為對大部分孩子來說,一提到學習、做作業,痛苦還來不及呢,哪有什麼期待啊?

沒有期待,大腦就難以分泌大量的多巴胺。缺乏多巴胺,孩子自然就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學習,只想退縮和放棄。

可是,學習哪有像玩樂這麼有趣,難道不分泌多巴胺,就不讓孩子學了嗎?

當然不是!

二: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了」

《自驅型成長》一書講道,當孩子專注于他喜歡且有挑戰性的事物時,他會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

你可以去觀察,那些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孩子(玩手機看電視不算),他其實就是處于「心流」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中,他大腦中的某些神經化學物質(比如多巴胺)就會激增,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非常敏捷、處理信息也更迅速。

那怎樣可以讓孩子產生心流,分泌多巴胺這類吸引人的神經物質呢?

書中認為,給孩子的任務,不能太無聊,必須有挑戰性。但也不能太困難,導致孩子有太大的壓力而退縮。

心理學家諾爾迪奇,提出一個「三圈理論」。他認為,人會把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分為3個圈層。

①最里邊的一層:舒適區。

這些事物對我們來說沒有難度,待在這個圈層最舒服。

②中間一層:學習區。

這個圈層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有些挑戰,但若努努力,也能夠著。并且完成這些挑戰后,我們會很有成就感,覺得實現了自我價值。

③最外面一層:恐慌區。

這個區域的東西,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能力。面對它們,我們會覺得恐懼、喘不過氣,只想逃得越遠越好。

看到這,咱們其實就能明白了。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學、抗拒學,要麼是他在舒適區,覺得學習太無聊;要麼就是在恐慌區,他覺得壓力太大,自己能力不夠掌控不了。

在這兩個區域,孩子的大腦都難以分泌多巴胺促使他自覺主動地做,他也就容易產生抗拒逃避的情緒。

所以,想要孩子產生心流,愿意學習,并且覺得學習是件有吸引力的事情,那我們就要盡量讓他呆在第二圈層——學習區。

三:你的回答,可能改變孩子一生

講完了多巴胺和三個圈層,咱們來到最關鍵的問題——咋辦啊?

是啊,我要怎麼幫助孩子跳出舒適區、暫避恐慌區、留在學習區呢?以下兩個方法,是我翻了不少資料找到的,你若覺得有用,可以收藏哦~

①小步法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登門檻效應」。它指的是,人們一般樂于接受較小的要求,然后逐步接受較大的要求。

把它用在生活中,又叫 「小步法」。這個方法,就是讓孩子從舒適區往前走一步,從恐慌區往后退一步非常棒的方法。

比如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

那好,咱們先細化。先找到最不想學的是哪一科;然后找到提綱,完全會的打✓,完全不會的打×,那些似懂非懂的,畫圓圈。

打✓的那部分,是舒適區;畫×的,是恐慌區;而那些畫圓圈的,就是學習區,也就是孩子需要重點攻克的目標。

當孩子努努力,能把學習區也變成舒適區時,他再去看那些打×的部分,也就不那麼難了。

有時候我們只看到整體,卻忘了,飯是要一口口吃的,不能一口氣就吃成胖子。

當孩子這樣小步前進的時候,他會發現,原來觸不可及的目標,居然也變得近在眼前。

②費曼學習法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提出一個著名的學習方法——費曼學習法。

這個方法說的是,把學習到的知識點,講給別人聽,最好是完全不懂的人。

它有4個步驟。

第一步:講。

你可以每天問問孩子:我好想知道你又學了什麼新知識,能不能教教我呢?

如果有心,你還可以拿張紙和筆。記什麼呢?等會你就知道了。

在孩子給你講的時候,他可能會卡殼。恭喜你,機會來了,趕緊記下這個知識點——這是他還需要加強學習的地方。

第二步:回顧。

孩子講完了,你可以簡單復述一下剛剛孩子說了些什麼。

然后拿著你記下的筆記,告訴孩子:這些我還不是很明白,你能不能再說詳細點?

引導孩子回到書本,重新學習,找到正確答案。

第三步:將語言條理化,簡化。

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仔細翻閱資料,自己消化吸收知識,然后組織語言,將話語簡化變得條理化。

如果孩子還是說不清楚,那就說明,他需要繼續深入學習。

第四步:傳授

當孩子找到最終答案后,他的思路其實已經非常開闊明晰了。

然后,請他再教你一遍。

這時候你是不是發現,原本還不大清楚的知識點,孩子現在已經掌握得非常透徹了?

根據學習吸收率金字塔理論,當孩子只是被動地聽、看時,他對知識的吸收率,不到30%。但當他通過說、練和教時,吸收率能達到90%。

這也是為什麼,你若在學生時代當過「小老師」教全班同學知識,你到如今還記得的原因。

所以,我們平時在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發現做錯的地方,不要急著發火,而要想著,這是好機會啊!

趕緊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激動地跑去向孩子請教!

若孩子能把自己不大確定的東西,明明白白給你解釋清楚的時候,他會非常有成就感。

這多巴胺,不就分泌出來了嗎?

這4種「面相」的孩子天生聰明智商高,占1個家長也要偷著樂
2023/03/20
哈佛耗時75年研究發現:長大后「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會有「4大特征」
2023/03/16
「雙旋男孩找不到,雙旋女孩沒人要」,孩子頭上的旋有講究
2023/03/24
有3種準媽媽會生出高智商寶寶,她們的這些做法,值得女性們學習
2023/03/14
離職幼師對新手爸媽忠告,選擇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再擠也別怕」
2023/03/24
「媽媽,我碗里有根頭髮」,兩位媽媽的不同處理方式,彰顯情商高低
2023/03/20
兒子在公車上突然「喊肚子疼」,爸爸立刻報警,司機:孩子真機靈
2023/03/14
13歲女兒脖子有「草莓印」,媽媽發現后,一招糾正「女兒戀愛觀」
2023/03/14
如果孩子身上有「這6個跡象」,說明你把他教得很好,他已贏在起跑線
2023/03/14
龍鳳胎!婆婆不讓我「給兒子換尿布」 有一天趁婆婆下去買菜,我解開了包著兒子的尿布,馬上就明白!誤解婆婆,從內心感動到哭!
2023/03/14
圖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