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家路上,我看到一位爸爸拽著兒子往外走。爸爸一臉怒氣三連問:「你去不去?去不去?去不去?」
兒子雙腳緊緊踏地,身體往后掙扎,哭著大喊:「我不學,我就是不想學了!」
爸爸氣不過,雙手一用力就將兒子往前拽。邊拽他還邊罵道,不學習你能干什麼?啊?你說,你能干什麼?
「媽媽,我不想學。」這句話,我想很多父母都有聽過。
當孩子說這話時,我們到底該怎麼回答呢?
我想先問下大家,你為什麼喜歡逛街、追劇、刷視訊?
——因為這些事使我快樂啊。
No,no,no!
你的快樂,可能并不是源于這些東西,而是你大腦中的一種神經遞質——多巴胺。
多巴胺是啥呢?
它大概就是你大腦中一種叫做 「期待」的按鈕。
一提到逛街,可興奮了,市場上肯定有很多漂亮又適合我的衣服;一打開手機,里邊就會蹦出我感興趣的東西;一追劇,哇,太精彩了,后邊的劇情一定更有意思,簡直停不下來,熬夜也要追啊!
看,這就是你的 「多巴胺按鈕」被激活了。你期待獲得快樂,所以多巴胺會影響你的行為,讓你不自覺地重復、持續去做那些吸引你的事情。
這一看,我們就能明白了,孩子為什麼不愿意學?
因為對大部分孩子來說,一提到學習、做作業,痛苦還來不及呢,哪有什麼期待啊?
沒有期待,大腦就難以分泌大量的多巴胺。缺乏多巴胺,孩子自然就不愿意積極主動地學習,只想退縮和放棄。
可是,學習哪有像玩樂這麼有趣,難道不分泌多巴胺,就不讓孩子學了嗎?
當然不是!
《自驅型成長》一書講道,當孩子專注于他喜歡且有挑戰性的事物時,他會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
你可以去觀察,那些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的孩子(玩手機看電視不算),他其實就是處于「心流」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中,他大腦中的某些神經化學物質(比如多巴胺)就會激增,并且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非常敏捷、處理信息也更迅速。
那怎樣可以讓孩子產生心流,分泌多巴胺這類吸引人的神經物質呢?
書中認為,給孩子的任務,不能太無聊,必須有挑戰性。但也不能太困難,導致孩子有太大的壓力而退縮。
心理學家諾爾迪奇,提出一個「三圈理論」。他認為,人會把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分為3個圈層。
①最里邊的一層:舒適區。
這些事物對我們來說沒有難度,待在這個圈層最舒服。
②中間一層:學習區。
這個圈層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有些挑戰,但若努努力,也能夠著。并且完成這些挑戰后,我們會很有成就感,覺得實現了自我價值。
③最外面一層:恐慌區。
這個區域的東西,完全超出了我們的能力。面對它們,我們會覺得恐懼、喘不過氣,只想逃得越遠越好。
看到這,咱們其實就能明白了。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學、抗拒學,要麼是他在舒適區,覺得學習太無聊;要麼就是在恐慌區,他覺得壓力太大,自己能力不夠掌控不了。
在這兩個區域,孩子的大腦都難以分泌多巴胺促使他自覺主動地做,他也就容易產生抗拒逃避的情緒。
所以,想要孩子產生心流,愿意學習,并且覺得學習是件有吸引力的事情,那我們就要盡量讓他呆在第二圈層——學習區。
講完了多巴胺和三個圈層,咱們來到最關鍵的問題——咋辦啊?
是啊,我要怎麼幫助孩子跳出舒適區、暫避恐慌區、留在學習區呢?以下兩個方法,是我翻了不少資料找到的,你若覺得有用,可以收藏哦~
①小步法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登門檻效應」。它指的是,人們一般樂于接受較小的要求,然后逐步接受較大的要求。
把它用在生活中,又叫 「小步法」。這個方法,就是讓孩子從舒適區往前走一步,從恐慌區往后退一步非常棒的方法。
比如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
那好,咱們先細化。先找到最不想學的是哪一科;然后找到提綱,完全會的打✓,完全不會的打×,那些似懂非懂的,畫圓圈。
打✓的那部分,是舒適區;畫×的,是恐慌區;而那些畫圓圈的,就是學習區,也就是孩子需要重點攻克的目標。
當孩子努努力,能把學習區也變成舒適區時,他再去看那些打×的部分,也就不那麼難了。
有時候我們只看到整體,卻忘了,飯是要一口口吃的,不能一口氣就吃成胖子。
當孩子這樣小步前進的時候,他會發現,原來觸不可及的目標,居然也變得近在眼前。
②費曼學習法
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提出一個著名的學習方法——費曼學習法。
這個方法說的是,把學習到的知識點,講給別人聽,最好是完全不懂的人。
它有4個步驟。
第一步:講。
你可以每天問問孩子:我好想知道你又學了什麼新知識,能不能教教我呢?
如果有心,你還可以拿張紙和筆。記什麼呢?等會你就知道了。
在孩子給你講的時候,他可能會卡殼。恭喜你,機會來了,趕緊記下這個知識點——這是他還需要加強學習的地方。
第二步:回顧。
孩子講完了,你可以簡單復述一下剛剛孩子說了些什麼。
然后拿著你記下的筆記,告訴孩子:這些我還不是很明白,你能不能再說詳細點?
引導孩子回到書本,重新學習,找到正確答案。
第三步:將語言條理化,簡化。
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仔細翻閱資料,自己消化吸收知識,然后組織語言,將話語簡化變得條理化。
如果孩子還是說不清楚,那就說明,他需要繼續深入學習。
第四步:傳授
當孩子找到最終答案后,他的思路其實已經非常開闊明晰了。
然后,請他再教你一遍。
這時候你是不是發現,原本還不大清楚的知識點,孩子現在已經掌握得非常透徹了?
根據學習吸收率金字塔理論,當孩子只是被動地聽、看時,他對知識的吸收率,不到30%。但當他通過說、練和教時,吸收率能達到90%。
這也是為什麼,你若在學生時代當過「小老師」教全班同學知識,你到如今還記得的原因。
所以,我們平時在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發現做錯的地方,不要急著發火,而要想著,這是好機會啊!
趕緊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激動地跑去向孩子請教!
若孩子能把自己不大確定的東西,明明白白給你解釋清楚的時候,他會非常有成就感。
這多巴胺,不就分泌出來了嗎?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