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育兒教育
親子知識
懷孕手冊
寶寶多大開始信任媽媽?信任感建立有「黃金期」,家長要把握機會
2023/06/20

帶過娃的人都知道,寶寶既有「認生」階段,也會對熟悉的人表現出信任與依賴的一面。 孩子對于家人的信任也不是天生就有的。

美淇生產后都是自己帶娃。這天,她需要出門辦理些事情,于是請婆婆幫忙照看會寶寶。 美淇和婆婆都認為,寶寶小還不認人,而且對于小家伙來說,奶奶也并不陌生人,所以美淇放心的出門了。

可當美淇正在咨詢辦理事項的時候,婆婆打來了電話 ,說寶寶一覺醒來就一直哭個不停,而且電話里,也傳來了寶寶哭鬧的聲音。

沒有辦法,美淇只能立即跑回家中。當寶寶見到美淇后, 臉上還掛著淚珠的寶寶瞬間綻放了笑容。這讓美淇無奈又覺得好笑。

婆婆說:「這個小人兒可真了不得,這麼小就學會認人了。看來我不常來,他對我也是不信任呀?」

那麼,寶寶對撫養人的信任是從何時開始的呢?家人們又應該在什麼時間與寶寶建立信任感呢?

小寶寶多大開始信任媽媽的?孩子信任感建立也有「黃金期」

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提出過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在他看來,孩子的認知發展也需要連貫性,同樣,孩子信任感的建立也需要連續性。

由此可見,雖然說母子連心,但寶寶對媽媽的信任并非與生俱來,這其中也存在著黃金期,所以家長要把握住機會哦。

另外,在孩子成長不同的年齡,小家伙與家長的信任關系也是不同的。

1周歲之前:初次嘗試與父母建立信任感

1周歲前,其實是寶寶與家人建立信任感的「黃金期」。這一階段,寶寶對撫養人的信任是 既肯定又否定的。

這并非一句繞口令, 而是形容寶寶與家人的信任依賴有關。如果此時家人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寶寶會抱以充分的信任。

反之,正如「不哭才抱」的支持者那樣,寶寶雖然哭聲免疫了, 但也失去了對家人的信任。

1-6歲:信任父母,但也會開始反抗父母

當寶寶1歲后,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和認知,但尚處在萌芽狀態。他們的行為表現也會時而乖巧可愛,時而調皮搗蛋。

這是因為,他們通過這一方法, 不斷地試探父母的邊界與底線。作為父母也要理解孩子的這一行為,不要過度呵責或批評。

6-12歲:開始對父母的言語產生質疑,試圖挑戰父母權威

孩子過了6歲, 自我意識變得更加強烈,此時的他們不僅對父母的言語產生質疑,還偶爾會通過一些過激的言語或行為試圖挑戰父母的權威。

但有些時候,他們的這些行為和表現,僅僅是為了證明自己長大了而已。

家長該怎麼做才能提升孩子的信任感?

首先,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從內心對父母產生依賴。

著名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說過,如果父母在孩子6歲前未進行有效陪伴,待到孩子青春期后,家長再想管教,恐怕很難讓孩子信服。

由此看來,家長作為孩子依賴感和安全感的主要來源,陪伴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不要隨便許諾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也不要通過輕易許諾的方式來哄孩子,這不僅無法達到很好的效果, 反而滋生了孩子的任性與叛逆。

再次,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做到

一旦父母許諾,就一定要想盡辦法去踐行謊言,不要讓之前陪伴過程中建立起的信任,消失在一次又一次的謊言中。

最后,給孩子樹立榜樣

家長希望孩子如何,自己就先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而不是要求孩子這樣,自己卻那樣, 如此很難建立起孩子的信任感。

延伸閱讀: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一旦消失很難找回

一方面,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是有一定「保質期」的,父母需要不斷地通過一件件事情來鞏固這份信任;

另一方面,一旦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辜負這份信任,也就失掉了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一旦信任消失,很難找回。

孩子越管越叛逆,打罵只會適得其反,不如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喊破喉嚨都管用
2023/03/29
如果孩子身上有「這6個跡象」,說明你把他教得很好,他已贏在起跑線上
2023/04/10
這4種「面相」的孩子天生聰明智商高,占1個家長也要偷著樂
2023/03/20
小學生作文火了,《沒用的爸爸》寫出孩子的心里話,讓老師捧腹大笑,爸爸:家丑不可外揚
2023/04/04
「雙旋男孩找不到,雙旋女孩沒人要」,孩子頭上的旋有講究
2023/03/24
離職幼師對新手爸媽忠告,選擇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再擠也別怕」
2023/03/24
新生兒出產房後「第一抱」很重要,這2類人,關係再親近也要拒絕
2023/04/04
因女兒太漂亮了,爸爸懷疑不是親生的,親子鑒定出來,全家亂了
2023/04/10
如果孩子經常發出「3種信號」,說明娃正在變得自卑,父母要重視
2023/03/24
哈佛耗時75年研究發現:長大后「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會有「4大特征」
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