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無數專家說, 有安全感的孩子好奇心更強,人際關係更好,自信樂觀,勇于面對挫折。所以媽媽們開始焦慮,生怕自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輸在起跑線上。

那麼在大家心裡, 什麼樣的孩子才是有安全感的呢?小樣媽採訪了幾位身邊的媽媽,她們的回答是:

總之,在大家的觀念裡,有安全感的孩子樂觀、開朗,活脫脫一個小天使。

正是因為媽媽們都把有安全感的孩子想象得太完美了,所以和自己的孩子一對照,就會覺得「我家孩子那麼黏人,不獨立,肯定是缺乏安全感了,怎麼辦啊!」焦慮的感覺又回來了。

其實,「有安全感」和「依賴媽媽、有分離焦慮」是不完全對立的。不同年齡的孩子,他們的安全感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

下面小樣媽給大家整理一下,什麼樣的表現是正常的,什麼樣的表現才是真的缺乏安全感。

這些表現很正常,孩子沒有缺乏安全感

1、8-9個月時,一看到陌生人就哭

寶寶對陌生人表現出警惕和恐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怕生」,或者 「陌生人焦慮」

心理學家認為,這種表現 不是因為寶寶膽小、黏人,而是認知能力上的進步

這個階段,寶寶已經能夠比較陌生人和媽媽臉部的不同,形成了「 面孔記憶」。

而在6個月之前,寶寶見誰都笑,不是不怕陌生人,而是因為他們還不能記住人臉,所以無法分辨誰是親人,誰是陌生人。

因此,「怕生」不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2、15-18個月時,不讓媽媽走

這一階段,孩子會有「分離焦慮」的情況出現。表現就是 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會哭鬧,不願意讓其他人照顧。

這是因為孩子已經和媽媽建立起了依戀關係,在他心裡,媽媽就是最親近、最能給他安全感的人。

但同時,他還 不能理解復雜的時間概念,不知道媽媽要離開多久,會不會回來,什麼時候回來,所以媽媽的離開會讓他充滿不安,產生難過的情緒。

此外,孩子的 記憶能力已經發展起來

他記得你上次換衣服出門,走了很久,他哭了很久,所以當你又換衣服準備出門時,他立刻把你的離開和不愉快的經歷聯繫起來,當然就不願意讓你走啦。

雖然不同的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年齡會有所差別,有的可能1歲時出現,有的1歲半時出現,但相同的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

所以「分離焦慮」同樣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

3、孩子玩的時候,總要媽媽陪著

最近有媽媽諮詢,說她陪著的時候,孩子一個人玩得挺好的,可她一走開,哪怕只是去陽臺收個衣服,孩子也會馬上丟下玩具,跑過來找媽媽。

她擔心這是不是缺乏安全感,或者不夠獨立的表現。

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 孩子不是黏媽媽,而是把媽媽當成了「安全基地」。安全基地在的時候,哪怕媽媽只是坐在旁邊,什麼也不做,孩子也能感到安心。

可一旦安全基地消失,孩子就沒辦法把精力放在探索、玩耍上了,而是要立刻去確認安全基地在哪裡。

這也是年幼孩子的一種正常表現,不是缺乏安全感。

4、孩子有入園焦慮,不想上幼稚園

去年小樣入園,他們學校的確有幾個女孩,上幼稚園從來也不哭,每天都開開心心地和大人再見。

相比之下,其他 大部分孩子都經歷了幾個星期,甚至兩個月的入園焦慮

其中家有男寶的幾位媽媽特別焦慮,她們覺得人家女孩子都那麼勇敢,怎麼自家的男孩子還哭哭啼啼,沒完沒了呢?

其實,剛上幼稚園或者托班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有「入園焦慮」的現象出現。

他們 不僅要離開最親近的家人,還要離開最熟悉的環境,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老師、同學度過整整一天。

他們甚至不確定,媽媽離開後會不會來接自己。所以有焦慮、難過的情緒,是完全正常的。

因此,「入園焦慮」同樣不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這樣來判斷

說完了上面4個誤區,我們再來看看,真正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

1978年,心理學家 瑪麗•安斯沃思通過研究, 把嬰兒和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分為了三類

實驗場景和我們平時離開孩子的情景很類似。

首先,媽媽和寶寶待在一個房間。接著,進來一個陌生人,和寶寶短暫的互動。然後媽媽離開,留下寶寶和陌生人獨處。最後媽媽回來,陌生人離開。

在和媽媽分離的情況下,不同的孩子會有什麼反應呢?

首先是 安全型依戀的寶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擁有安全感的寶寶。

當媽媽離開時,這類寶寶有的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有的比較淡定,但相同的是, 當媽媽離開又回來後,這些寶寶都願意和媽媽親近。不管是微笑還是親密的肢體接觸,他們都在歡迎媽媽回來。

第二類是 焦慮矛盾型依戀的寶寶。當媽媽離開時,他們有的會大哭,有的很消極,沒有任何反應。

但當媽媽回來時,他們的反應非常矛盾。 一方面想要積極地靠近媽媽,可當媽媽抱他們時,他們又會掙脫,把媽媽推開。

這類寶寶的媽媽在生活中常常

不能積極回應寶寶的需求,導致寶寶時常在哭泣

因為沒辦法把媽媽當成安全基地,所以這類寶寶的探索行為會比較少,認知能力也沒有安全型依戀的寶寶高。

最後來看第三類 回避型依戀的寶寶。 媽媽離開時,他們不哭不鬧,甚至可以說毫無反應。而當媽媽回來時,他們也選擇回避媽媽。

看起來,他們好像根本不在意媽媽在不在,既沒有快樂、依戀,也沒有悲傷。

這類寶寶是不是天生就比較冷漠呢?並非如此,研究人員發現,是媽媽們一直用冷漠的方式對待寶寶,才使得他們出現了這類適應性的行為,避免自己的悲傷、憤怒讓媽媽徹底拋棄自己。

看到這裡,你可能明白了,什麼樣的寶寶才是缺乏安全感的。

1、重要的不是媽媽離開時,他們會不會哭,而是媽媽回來時,寶寶是什麼反應。

如果媽媽回來時,寶寶表現得很冷漠,或者很矛盾,那麼他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

正常的哭鬧,不讓媽媽走,媽媽回來後仍舊會投入媽媽的懷抱,這樣的孩子才是正常,並且健康的。

2、平時媽媽怎麼對待孩子,這點很重要。

心理學家指出,想要幫孩子建立安全感,必須要做好兩件事。

第一,要和孩子有親密的接觸,比如親親他,抱抱他,陪他說話。

第二,寶寶有需求時要及時地滿足他,並且始終如一。千萬不要一會兒溫柔對待,一會兒又冷落他。

假如父母沒有做到這兩點,而是像實驗中的後兩類媽媽那樣,對孩子的需求不聞不問,任由他哭鬧,甚至對孩子表現出冷漠和厭惡,那麼孩子不僅會缺乏安全感,身體和心理也都很難得到健康的發展。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