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致父母: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樂,千萬別因為自己一時的放縱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2023/07/04

用陪伴代替手機,用關心填滿孩子的人生,給予孩子精神的富足和真實的快樂,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這幾天放假,我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

期間大家坐在一起吃晚飯,朋友喊他家9歲的兒子吃飯,結果喊了半天都沒反應。

直到朋友進屋批評了他幾句,他才不情不愿地上桌,一邊吃飯一邊緊緊盯著屏幕里的直播,沒吃幾口就放下筷子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朋友尷尬地笑了一下:

這不孩子月考進步了,為了獎勵他,就把手機給他玩幾天,沒想到玩得這麼專注。

我小心觀察了一下那個孩子:

眼睛浮腫,滿臉憔悴,眼神呆滯,一看就是作息極其不規律。

不禁想起了那句話: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沉迷于「垃圾快樂」。

沉迷垃圾快樂的孩子,大腦「受損」嚴重

知乎上有個問題:哪些是年輕人不能碰的東西?

最高贊回答是:所有獲得短期快感的東西。

放到現實中就是游戲、短視訊、直播、肥皂劇等一切碎片化的娛樂。

這些產品背后有強大的運營團隊,他們善于把握受眾心理,刺激人體感官,讓你欲罷不能,心甘情愿沉迷其中。

成年人尚且難以抵抗,更何況大腦尚未發育完整、意志力薄弱的孩子。

一旦孩子誤入其中,便會淪為垃圾快樂的俘虜,一發不可收拾。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研究顯示,每天看電子屏幕超過2個小時的兒童,在思維和語言測試中獲得的得分較低。

而每天使用電子屏幕超過7個小時的兒童的大腦皮層,則顯著地出現變薄的現象。

也就意味著,常玩手機的孩子感官靈敏度會下降,變得遲鈍,注意力不集中。

就在去年疫情過后,復學的第二周,13歲的男孩田田突然看東西重影。

有一次吃飯的時候,田田甚至右側肢體活動障礙,連筷子都拿不穩。

父母連忙帶他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竟然是多發性腦梗死!

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平常手機不離手,前天夜里幾乎玩了一晚上手機。

每當節假日過后,醫院都會接收到不少出現中風、腦梗、癲癇等情況的孩子,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假期孩子們過于放縱,沉迷垃圾快樂。

垃圾快樂讓人獲得了短暫的快感和滿足,卻收割了人們最寶貴的時間與精力。

它正在腐蝕著孩子的大腦,輕則變呆變傻,重則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垃圾快樂,正在殺死孩子的上進心

同事芳姐曾和我抱怨:

之前放寒假的時候,因為自己白天上班,晚上要準備考試,為了防止孩子打擾她,就把手機丟給了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孩子玩。

結果才短短十幾天,孩子就對手機里的短視訊上了癮;

吃飯時也要刷,走路時也要刷,結果最后一大半寒假作業都沒有寫完。

最糟糕的是,開學以后,孩子在家里只要一看到手機就撲過去玩,拉都拉不住。

老師也專門找過她,說孩子現在上課經常走神、心不在焉,學習效率直線下降。

她說真是悔不當初,早知道垃圾快樂毒害如此之深,她說什麼也不能把手機給孩子。

孩子畢竟是孩子,面對誘惑很容易失去自制力,一不留神就會上癮。

曾經對一幅漫畫印象深刻:

一個孩子正在讀書,旁邊放著一個手機,孩子看了一眼手機,然后放了回去;

過了一會,孩子又看了一眼手機,然后放了回去;

第三次,孩子拿起手機,再也沒有放回去,徹底把書丟在了一邊......

是的,垃圾快樂就是這樣一點點地吞噬掉孩子的專注力,瓦解他們的意志,甚至奪去了他們對學業的關注。

看到一則讓人唏噓的新聞。

去年,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的6名本科生,因為過度沉迷游戲等,導致掛科太多,最終被做退學處理。

這樣的新聞絕非個例。

曾以632分被南京大學錄取的男生王志豪,因為在大學里沉迷游戲「掛科」太多,心態崩潰,不得不申請退學。

這些孩子脫離緊繃的高中生活,身處大學輕松自由的氛圍,面對誘惑很容易就一頭扎了進去。

十年寒窗苦讀,卻因為一朝沉迷垃圾快樂,蹉跎了大好青春,更毀掉了本來的大好前途,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垃圾快樂,正在以勢不可擋之勢殺死孩子的上進心、澆滅孩子的自律。

當一個孩子沉迷于垃圾快樂,就會對周圍一切事物失去感知,又何談努力讀書,展望未來?

千萬別讓孩子一時的放縱,釀成一生悔恨

前不久,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12月,中國短視訊用戶規模達8.73億

,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少年用戶。

捷運里、大街小巷,更是隨處可見沉迷于手機的孩子。

總聽到身邊有父母說:

就讓孩子玩一會嘛,能有多大事?

我相信我家孩子有那個自覺性,不會上癮的。

殊不知,垃圾快樂就仿佛是包裹著糖衣的毒藥,看似甜美,實則一點一滴傷入骨髓。

一位知乎博主推文講述自己的經歷:

他小學的時候成績很好,基本都排在年級前十名。

結果上了國中之后,他開始沉迷于一款網游,并且一發不可收拾,逃課去網咖也是家常便飯,成績就此一落千丈。

他的父母則因為長年在外面做生意,很少管他。

等到高二下學期,老師因為他成績差頻繁給他父母打電話,他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該罵的也罵了,該補的課也補了,可是落下了那麼多的課業與時間,又豈能一時半會補得回來。

結果博主大學聯考只得了350分,只上了一所普通的專科院校,畢業之后找工作更是屢次碰壁。

博主這才懊悔不已,大聲疾呼:

垃圾快樂,毀我青春,垃圾游戲,毀我前途!

可是一切都已為時已晚。

寫到最后,他無奈地說:

「希望各位父母能夠引以為戒,別再讓孩子沉迷網絡了,多關注一下身邊的他們吧。」

千萬不要高估孩子的自制力,也不要低估垃圾快樂對孩子的侵蝕。

網絡世界千變萬化,動感的音樂、華麗的生活,遠比書本中枯燥的知識有吸引力得多,輕而易舉就會把我們的孩子從學業中越拉越遠。

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制止、干涉,孩子就會沉迷其中,一步步沉淪。

為人父母,千萬別因為自己一時的放縱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毀掉美好的未來。

看過一個教育短片《聽,孩子們在說》,里面的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10歲的女孩滿臉落寞地坐在沙發上,一言不發。

周圍環繞著嘈雜手游聲、還有追劇的台詞聲。

原來,女孩的爸爸在一旁玩王者,而媽媽則在一旁追劇。

身處這樣的「垃圾」環境,又怎麼指望孩子能自覺、自律,好好學習呢?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沉迷垃圾快樂,根在家庭,因在父母。

想要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父母一定要守好這三道「閘門」:

以身作則,制定規矩

孩子小的時候缺乏自覺能力,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遠離。

每個自律的孩子都需要父母「逼」一把。

想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根本解決問題,根據不同的年齡給孩子制定相關規則。

6歲之前,父母盡量不要讓孩子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就算是用的話也要刪掉游戲、短視訊等娛樂APP;

6-12歲,不宜過度打壓,可以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并且嚴肅立下使用規矩,如有違反必須接受處罰;

12-18歲,青春期的孩子一般自我意識較強,父母應該適當管理、酌情引導。

與此同時,父母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不要一邊禁止孩子玩手機,一邊自己沉浸其中。

連你自己都無法做到放下遠離電子產品,孩子又怎麼做到不受垃圾快樂荼毒呢?

用陪伴代替虛無的快樂

李玫瑾教授講過一個故事:

一位爸爸發現兒子在高二的時候迷上游戲,他沒有一味制止,而是帶著兒子在暑假報了一個乒乓球班。

每到周末,爸爸就要求和兒子比賽。結果為了贏爸爸,兒子不得不加倍努力練習,也漸漸擺脫掉了網絡游戲。

其實,當孩子與其他人和事建立了親密鏈接,從現實世界中獲得了樂趣,他就會忘記虛擬世界中那些短暫如泡沫般的快感了。

所以,父母不妨豐富孩子的生活,培養孩子一些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在生活中多結交朋友。

周末多帶孩子外出,爬爬山、逛逛公園,體驗大自然的美妙,孩子的眼睛才能住進別的色彩。

多關心孩子、陪伴孩子,用愛和溫柔填滿孩子的人生,才能讓孩子獲得真心的快樂。

愛與包容永遠是最好的良藥

假如我們的孩子已經沉迷垃圾快樂了怎麼辦呢?

一位中科院的博士曾講述過和爸爸的一段往事。

他從小沉迷游戲,叛逆、厭學,在他14歲網癮最瘋狂的時候,有次父親悄悄去網咖找他,默默地在角落注視了他10分鐘,又一言不發地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在縫紉機上看到了父親留給他的一封信,寫道:

兒子,爸爸昨天去網咖了,看到你打游戲,知道你在同學們前面要面子,沒敢打擾你。我回來一整夜都沒有合眼,腦袋里全是你小時候的樣子。不知道小時候聽話的那個兒子哪里去了。

你的班主任打算放棄你了,你媽也說聽天由命吧,但我是你爸,我養的兒子我清楚,你只不過是迷路了,爸一定把你領回家....

他不知道自己看到信后哭了多久、又扇了自己多少耳光。

他也難以想象,一位父親看到此情此景時,心中是怎樣的憤怒和失望。

可是父親沒有發火、而是選擇用無盡的愛與包容給迷途的孩子引路。

此后,這樣包含深情的信就一直沒有斷過,把他漆黑的人生一點點照亮。

「十多年過去了,這些信紙張已經泛黃,但卻是我青春和成長路上最溫暖斑斕的顏色。」

愛與包容,永遠是治愈一個孩子最好的良藥。

當孩子沉迷垃圾快樂無法自拔時,粗暴地打罵,不僅會使孩子越發叛逆,更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惡劣。

無論何時,請和孩子站在一起,肩并肩去打敗問題。

只有用愛灌注力量,讓孩子感受到人世的溫暖和美好,體會到更高級的快樂,才能真正拉回我們的孩子。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