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媽媽有時候偷個懶,反而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助力,尤其是媽媽在這三個方面越「懶」,孩子才能越好地成長,將來會更加優秀。
孩子上小學時:
「上課要認真聽老師講課,不要開小差,聽見了嗎?」
「遇到不懂的題目,就問老師或者同學,知道了嗎?」
「放學了就回家,不要在路上玩,記住了嗎?」
……
孩子上中學后:
「早上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你還不起來背書,能考上高中嗎?」
「你不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將來怎麼能找個好工作呢?」
「都上高中了,做事情不要這麼拖拉懶散了,要有點規劃!」
……
這樣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識?每天去上學的時候,媽媽的嘴巴就沒有停過,就像個復讀機一樣反復叮囑,孩子聽多了只會煩悶,甚至有可能會頂嘴回懟幾句。
雖然孩子有時候也能理解這是父母的一片苦心,但是天天都聽著一樣的話,久而久之會產生消極情緒,甚至破罐子破摔跟媽媽對著干。
這樣做帶來的后果可能就是引發一場爭論,媽媽會覺得孩子不懂事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而孩子則是嫌棄媽媽太嘮叨太啰嗦,于是媽媽和孩子相看兩厭。
作為媽媽,不要試圖去跟一個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其實道理孩子自己也懂,只不過是媽媽頻繁地說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耐煩,從而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慢慢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像媽媽嘴里說的那樣「沒出息」,進而讓自己產生自我懷疑,然后真的有可能放任自流,從而限定了自己的成長。
教育家盧梭認為: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三種方法恰恰是當下許多家長和教師最熱衷運用的。所以,媽媽的嘴巴真的要偷個「懶」,要懶得去給孩子說教,說得多了孩子不耐煩,說得少了反而讓自己焦慮。
作為媽媽,出于本能都想給孩子最精心細致的照顧,但如果我們不愿意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以后漫長的人生道路,又有誰能無微不至地貼身照顧他呢?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已經成為義務教育的必修課程。媽媽偷個「懶」,不僅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還能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將來會更加地優秀!
學習走路時:
「寶寶走慢點,又摔倒了吧,媽媽扶著你走。」
學習吃飯時:
「你看你,把飯弄得到處都是,媽媽喂你吃。」
上幼兒園時:
「要遲到啦,穿衣服那麼慢,媽媽幫你穿好。」
上小學后:
「自己的書包亂七八糟的也不知道收拾下?」
上國中后:
「寫個作業為啥這麼拖拉墨跡的?」
……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這些熟悉的場景相信每一位媽媽都有經歷過,擔心孩子做得不好,害怕孩子受到傷害,操心孩子不會做,自己的心總是時刻高懸著。
孩子學習走路時擔心摔傷;孩子學習吃飯時擔心把衣服弄臟;孩子上學后擔心穿衣太慢會遲到;孩子不收拾書桌又擔心不愛干凈;寫作業時拖拉墨跡又擔心影響成績……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媽媽總是下意識地想要幫忙,卻忽略了這樣的「幫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懶,喪失獨自思考的能力,產生依賴感,以后遇到問題就只能依賴別人。
總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媽媽就有著操不完的心,從而引發一系列后遺癥:急躁、怒吼,于是在家人眼里成了「瘋婆子」,在孩子心中成了「壞媽媽」。
其實,想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媽媽就應該裝瞎子,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媽媽的心要「懶」,不要總想著去幫助孩子解決,而是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當媽媽的心「懶」了,孩子就會自己專注地去解決問題了,哪怕一開始完成得不是很好,但是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懂得怎麼做,以后遇到問題時也都會想辦法如何高效地去完成目標。
母愛之所以偉大,那是因為母愛就像一個圓,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為了自己的孩子 ,拼盡全力地守護和呵護。
不過,如果媽媽事事都太用心、太用力的話,孩子就沒有機會成長,這樣的話母愛就有可能成了一個橢圓,雖然也是沒有起點沒有終點,但卻不能夠「圓滿」了。
所以,如果想要教育好孩子,媽媽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過度勤快,讓自己在這三方面「懶」一些,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將來會更加優秀!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