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孩子做家務好處多,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附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2023/06/27

01

前段時間,朋友跟我吐槽,說現在生孩子有啥用,好吃懶做的。平時下班回家,讓他幫忙倒杯水都不樂意。

我問他,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

因為感覺孩子在幫倒忙,就讓他待在一邊?

或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不舍得讓他動手,自己包攬一切?

問題拋出來,朋友沉默了。

教育學家早就發現,孩子天生就有想幫父母的意愿。之所以會變成貪圖享受、散漫的模樣,其實有很大責任都在父母身上。

在孩子需要學做家務的年齡,不去認真引導,當他們長大了再去抱怨,這是為難孩子,更是為難自己。

02

美國育兒專家伊麗莎白·潘特麗,曾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設計了一份詳細的《兒童學做家務事年齡表》。

我們把它分為兩個階段:0-5歲,5-12歲以及12歲之后。

每個階段,父母教小孩做家務都有一個致勝點。

9—24個月:給孩子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把臟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歲:自己刷牙、使用馬桶、睡前整理玩具、把垃圾扔進垃圾箱、幫忙拿取東西,把衣服掛上衣架、澆花;

3—4歲:除了以上技能外,還要喂寵物、睡前幫忙鋪床、飯后把碗盤放到廚房水池里、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4—5歲:準備餐桌、飯后把餐具放回廚房、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歲之前,父母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由于孩子要學會的家務活非常簡單。因此,很多人覺得,教孩子做,還不如自己動手來得方便。

然而,學齡前是引導孩子開始學做家務的最好時機。

這個時候,我們的「命令」要簡單明了,讓孩子能聽得懂。

比如,讓孩子「整理餐桌」,這樣的話說出來,孩子是不明白究竟該怎樣做的。如果你

說「吃完飯記得把碗筷送到廚房的洗碗池」,那一下子就簡單了。

陪孩子看動畫片時,我們也可以有意地引導他們,去注意做家務活的鏡頭,這樣,效果會很不錯。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在旁邊看好孩子,一是及時糾正,二是防止意外。

過了5歲之后,就進入了第二階段。

5—6歲: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學會收拾房間;

7—12歲:會做簡單的飯、掃地、擦地、清理洗手間、會用洗衣機、幫忙洗車;

13歲以上:會換燈泡、換吸塵器里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台,修剪草坪……

在5到12歲這個期間,孩子要學會的事情就更多了。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怎樣做好每一件事。

告訴孩子,不要因為事小就隨便對待,只有干好一件,才能去完成另一件。那麼當孩子們長大了,也會養成工作耐心的習慣。

12歲以后,孩子會慢慢進入叛逆期,變得不再聽話,有時還喜歡和我們對著干。

要記住,這是正常的心理變化,這個時候,我們只要把要做的家務講一遍,然后放手讓他們去做,過程和方法就不要再去多問了。

如果孩子做的不好,事后分析解釋就行,千萬不要隨便指責、打罵。

當孩子長大了,試著給他們安排一些稍微超過他能力的家務,孩子會很樂意去嘗試挑戰的。

03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調查研究:

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

愛干家務的孩子,失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有專家提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所以,即使孩子未來很成功,那偶爾做些事也能為生活增光添彩;如果不幸出現意外,那也能自食其力,不會被生活的瑣碎為難。

要想教會孩子實際生存的技能,教會他們領悟人生的道理,讓他們更好地長大,那就對照著家務年齡表,干起來!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