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不減責任,為人父母,做好這「十要」,避開這「十不要」,孩子才能更好成長。
作為「雙減」後的第一個新學期,孩子們的學習負擔明顯減輕。
孩子似乎也在學業的鬆綁中,找到了久違的童年快樂。
但這份快樂背後,做家長的絕不能掉以輕心,畢竟「雙減」不等于放養。
孩子的學習回歸學校,父母的家庭教育也要跟上。
《開學第一課》裡,董卿曾說過:
如果你在該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了拼命掙錢,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苦賺了一輩子的錢,說不定還不夠他敗家一年。
好父母勝過100位好老師,想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一定要重視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
新學期,這「十要」和「十不要」,父母一定要先做到。
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要說一套做一套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短片,兒子給同學過生日回家晚,父親不由分說一頓訓斥:
「天天出去瞎折騰,放假也不回來學習。」
當自己晚回家時卻振振有詞:
「和老同學出去聚個會怎麼了?」
成天教育孩子「人窮不能志短,不能偷錢撒謊」,卻偷拿孩子媽錢包裡的錢。
網友們評論稱,太真實了,像極了自己的父母。
說一套做一套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毫無威信和信譽可言。
想培養言行一致的好孩子,父母要先「說到做到、絕不雙標」。
父母的點滴行為,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只有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能表裡如一。
要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不要用「陪著」去敷衍過去,孩子放學後要寫大量作業,週末要上各類培訓班,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時間少之甚少。
「雙減」後,父母和孩子有了大量的相伴時光。
但很多父母只是被動陪著孩子,沒有主動陪伴。
看看這個採訪就知道,父母陪伴時心不在焉,孩子有多受傷。
有的孩子表示媽媽一點都不和她玩,有的孩子說父親要看比賽,有的孩子疑惑為什麼父母總有緊急使命要去完成。
比起好吃的和玩具,孩子們需要「父母」的程度,超乎大人想象:
「我跟你發誓,我會表現很好的!」
「刷牙的時候我再也不竄來竄去了!」
「就算你去陽臺,我也會抱著你。」
孩子成長中的首要需求,是歸屬感和價值感。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高質量的陪伴至關重要。
被父母花時間、花心思陪伴的孩子,內心安穩,自信勇敢。
他們懂得享受親情,也自然而然能學著父母的方式,用心傳遞愛、回饋愛。
要培養孩子的品行,不要以愛之名縱容溺愛
這幾年,郭晶晶霍啟剛的育兒方式頻頻登上熱搜。
歸根結底,不是因為豪門光環和冠軍頭銜,而是他們的教育理念。
他們從不將孩子當做「豪門富二代」去溺愛,反而特別注重品行教育。
為了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會特意帶孩子幹農活;
孩子們想要零花錢,也要擦車或者做家務來賺取;
他們經常帶著孩子參加公益活動,培養愛心和同理心;
孩子們穿的衣服,也是和普通小孩一樣的平價款。
真正的愛孩子,不是用金錢堆砌物質,或插手代勞一切。
而是身體力行培養品格,潛移默化傳遞教養。
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意志堅韌,情操高尚,人格完整。
長大成人後,自然有底線,有愛心,懂尊重,能包容。
要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不要總是打壓指責
「雙減」之後,應試束縛減少,很多家長感歎「孩子更不好管了」:
天馬行空,想一出是一出;自我意識激烈迸發,甚至叛逆反抗;天天有新點子,父母的思維明顯跟不上。
于是,很多父母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打壓孩子的想法,指責孩子的缺點。
但這樣不僅無濟于事,還會使親子關係陷入糟糕的境地。
著名心理學家戈登博士研究發現, 當孩子提出問題時,父母最有效的應對方式,就是傾聽。
父母認真傾聽,才會走進孩子的內心。
久而久之,孩子的負面情緒、衝撞行為才能日漸減少,對父母也會報以同樣的尊重與體諒。
要做情緒穩定的父母,不要將負面情緒轉嫁給孩子
美國勵志導師奧裡森·馬登說過:
「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
德國繪本金獎作品《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中,媽媽發火時,小企鵝的身體被震得四分五裂。
它的腦袋飛到宇宙裡。肚子落入大海裡,翅膀掉到叢林中,嘴巴插在高山上。
它嚇得魂飛魄散,但不敢停下,只剩一雙腳跑啊跑。
直到媽媽找到它,對它道歉,找到它丟失的身體重新縫好,小企鵝才身心如一。
父母控制情緒的能力,直接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對世界的信任程度。
想要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父母首先要做情緒的主人:
客觀看待事件,接納自己的情緒,尊重孩子獨立的生命,偶爾情緒失控,事後一定要及時道歉,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才會更鬆弛、更平和、更快樂。
要給孩子溫馨整潔的環境,不要用淩亂不堪的環境把孩子養懶散
很多父母感歎:「雙減」之後,家才是家。
因為孩子不再只是回家睡個覺,而是有更多的時間在家裡生活。
這時,溫馨整潔的家庭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哈佛商學院調查顯示:
「將課桌收拾齊整的孩子,往往成績優異、樂觀開朗。
因為整理使得他們學會了規劃、學會了耐心,心無積塵,面目清明。」
同理,如果家裡雜亂無章,孩子內心的秩序感就會被破壞,變得任性懶散,如果家裡乾淨整潔,孩子則頭腦清爽,內心平靜,下意識地向好習慣看齊。
如果父母能花點時間收拾家、裝點環境,不僅能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還能激發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這一點,家庭是最好的學校,父母是現成的老師。
要和孩子一起努力進步,不要坐在麻將桌前指揮孩子
這次開學之後,減負的不只是孩子,還有家長。
不用陪學、不用送補習班、不用檢查作業,卸下了多重身份,回歸到了父母本質。
但也有一些家長忙著享受愜意時光而跑偏方向:
指揮孩子讀書練琴跳繩,自己卻忙著打麻將刷手機看電視;
要求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自己卻不思進取、得過且過,這與家庭教育中「共同成長」的原則背道而馳。
成長有一個「共作效應」:父母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運動、一起發展愛好等,不僅能讓孩子成長,自己也會收穫滿滿。
養育孩子,不是父母對孩子的單向輸出,而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契機。
父母勤奮努力、不斷精進,會極大地激勵孩子克服困難、追求卓越。
孩子的成長,就是父母的二次成長。
要帶領孩子探索世界,不要放任孩子沉迷「垃圾快樂」
「雙減」來臨,孩子輕鬆,家長解放,全家開心。
但減負不等于放任,金色童年不等于垃圾快樂。
「雙減」之後,家長能帶領孩子做很多很多事情——
可以去大自然中走走,感受天地草木生靈之力量;
可以去參加戶外運動,強健體魄的同時強壯內心;
可以鼓勵孩子多動手多實踐,體會生活百味;
可以與孩子一起博覽群書,汲取無限智慧精華。
……
只有探索世界的方式多樣豐富,孩子收穫的快樂才能更加持久、健康、有深度。
要激發孩子的內驅力,不要時刻做孩子的「管家」
尹建莉講過一件事。
女兒剛上學時,回家總是先玩耍,她和丈夫從不催促,任由孩子玩夠了再寫作業。
有一次,女兒臨睡前才想起來寫作業,尹建莉和丈夫也只是表示微微的驚訝,並無責怪。
女兒邊哭邊寫完了作業,還將書包收拾得整整齊齊,從此以後,她一回家就主動寫作業,從沒耽誤過。
很多父母屬于管家型父母,從衣食起居到學習培訓,無微不至地過問、提醒、督促、照料。
但這樣只會消磨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沒有激情和主動性應對生活。
雙減之後,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孩子,十年後,將差異巨大。
因此,父母要做的,不是監督、命令孩子,而是激發孩子內驅力,讓他們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
要讓孩子能吃苦知感恩,不要用溺愛把孩子養成「白眼狼」
李玫瑾教授曾說過:
孩子的所有問題,根在家庭,源在父母。
孩子不知感恩,驕縱跋扈,往往都是父母大包大攬,一手溺愛出來的。
想養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要捨得讓他去吃苦。
如今,「雙減」減輕了孩子的學業負擔,也給孩子承擔家務、參與勞動提供了機會。
父母帶著孩子一起做家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可以讓孩子感受父母的不容易,學會心疼父母。
不想害孩子,就別再用溺愛綁住孩子的手腳,剝奪孩子體驗和成長的機會。
糖果媽媽寄語:
父母適時放手,讓孩子去吃該吃的苦,只有這樣,他才能學會珍惜,懂得感恩。
成績分數終有盡頭,成長與收穫卻無止境。
父母的養育方式也要更新反覆運算。
比起講大道理、單向要求和被動陪伴,用心體會孩子、用愛與孩子合拍,更利于孩子的成長進步。
成績分數終有盡頭,成長與收穫卻無止境。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
你對此怎麼看?歡迎留言探討~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