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在這3件事上父母越能「忍」,孩子越自律,情商越高,發展越好
2023/04/23

從寶寶呱呱墜地開始,父母無形當中迎來了一個新的身份。那就是「爸爸」和「媽媽」。

「愛之深,情之切」,面對這個軟軟的萌萌噠小可愛,父母總是會忍不住伸手幫他這幫他那。

因為怕其受到傷害。也會管他這、管他那,嘮嘮叨叨說不停。

恰恰因為這份不恰當的愛讓孩子身上出現了很多問題。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理解和信任」「堅定而和善」。

我愛你,但是以「為之計深遠」為目的。所以即便愛你也要有「尺度」!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絕不會感情用事,也不會急于求成。

在這3件事上父母越能「忍」,孩子越自律、情商越好、發展越好!

忍住,不發火

「發火」這兩個字是不是太熟悉了。在我們早教中心,每天都能看見各種家長和孩子發脾氣。

旁觀者最清楚「發火」的結果是兩敗俱傷,傷透了親子關系,種下了「憎恨」的因,必有一日會結出「叛逆」的果。

很多家長不服氣,口里抱怨著「小孩不大還和我發火,我照顧你吃、照顧你喝、你還各種事,一點也不聽話」。

這明明暴露的是自己的情緒和無能為力,其實「發火」的底層邏輯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你自己。

父母為什麼會發火,很簡單「孩子不聽話」。

不聽你話你就判斷為孩子是不對的,就應該接受懲罰,于是你就用你的情緒「大喊大叫」「批評」「親子PUA」……,嚴重的甚至大打出手,打孩子。

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世界上最無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所以說發脾氣沒用,只是自己的根源情緒在作祟,包括你的羞恥感、愧疚感和恐懼感。

著名家庭教育專家海文穎說:「接納力,是為人父母必學的能力。」

是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學會接納孩子的成長。

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育兒就是牽著蝸牛去跑步!要學會接受他的慢、也要學會欣賞育兒路上的美好。

經常和孩子發脾氣。孩子身上一定會出現一些問題。

尤其是0-6歲兒童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

在這一期間,如果他受到傷害、暴力或其他障礙的影響,其個性就會發生偏離

父母不經意說出口的話,是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大敵。

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破壞力極強的話語:

①再鬧,媽媽就不要你了!

②再不聽話,我打你了!

③再不聽話,把你送走吧,別在我家待著。

④閉嘴?別說了,上一邊去,別在這礙事!

……

兒童安全感的建立是一個長期而不容易的過程,然而破壞它簡單的一句話一個小舉動就可以。

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保障。

擁有安全感的孩子對環境保有更濃厚的興趣和更強烈的學習動力。

當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他才會有勇氣去探索這個世界,有動力去挖掘自己想要了解的領悟。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離開父母(代養人)出去探索時一定會出現問題的。

例如:微微歐諾、縮手縮腳、不獨立、抗壓能力弱、恐懼、害怕、哭鬧、突然間的亂發脾氣、出現攻擊[性.行.為]甚至是離開父母身體就不舒服,肚子疼、焦慮等等。

所以一定要忍住你的脾氣,禁止發火。

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那麼可以這樣做。

首先:學會論事不論人。

堅信你是愛孩子的。你生氣發火是因為你接受不了他們的一些行為。

所以要學會引導孩子「遵守規則」「認識情緒」「激發孩子共情的能力」。

其次:克制自己,學會冷靜。不要試圖壓制孩子。可以換一種方式例如:「身教言傳」。

最后:學會向孩子吐露「愛」與「感受」。

例如:「媽媽生氣是因為媽媽真的很擔心你。并不是因為媽媽不愛你了。」

這樣,你的孩子才會自信、勇敢、會表達愛、會管理好情緒!

忍住,不包辦

「包辦」是中國父母的一大忌。

父母或老人,所謂的「愛」、「省事」、「孩子還小」、「他負責玩就行了,這點小事我能來」、「不行啊!寶貝,你不行,媽媽幫你吧」

……,就是這樣的舉動,恰恰斷送了孩子的「目標感」。

因為被剝奪了想要嘗試的機會,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被破壞了;

因為得不到能力的驗證,孩子無法獲得成就感、無法感受自己的力量;

因為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孩子對活著的意義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目標感」的發展對于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它是孩子實現自己設定目標的勇氣,不畏懼目標實現過程中會遇到的失敗和恐懼。擁有目標感的孩子,外邊自信,擁有責任感和創造力,敢于面對困難和更大的挑戰。

所以,請為了孩子「忍住,給孩子親自成長的機會」。

目標感培養的關鍵期「0-6歲」。0-3歲萌芽期、4-6歲養成期。

培養孩子的目標感,首先要允許孩子「試錯」。

很多家長接受不了孩子的「慢」「錯」

,可是你有想過麼?他就是一個孩子,慢、錯都很正常。一次次的失敗孩子才能夠獲得經驗,不是麼?

所以孩子「出現問題」,父母就要忍住,耐住自己的性子、減少自己的焦慮、給孩子自我學習總結經驗的時間和空間。

「永遠不要幫一個孩子做他自己覺得能夠搞定的事」,這應該是每一個父母都要遵守的育兒準則。走出「保姆式」育兒的模式,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懂得適時的放手。

要知道:「獨立不是長大后的事,而是做力所能及的事」。

「自己整理書包」「自己刷牙洗臉」「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襪子」「整理課桌」「做簡單的家務」.......。

在孩子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每一點點的進步孩子都深有體會、這是他們努力的結果,他們自信、他們勇敢、他們積極向上、他們用于試錯、他們遇事知道想解決辦法,這樣的孩子獨立性強、情商高、逆向強,未來更具創造性和幸福感!

忍住,不催促。

催促這兩個字對于孩子來說就如孫悟空那讓他頭疼的緊箍咒。過多的催促,孩子會越來越煩躁、挫敗感越來越強烈、對自己越來越失望、對父母越來越反感。最終導致放棄自己,對父母產生逆反心理,出現隔閡導致叛逆。

催促對孩子的危害非常大,很多父母卻不自知。

經常被催促的孩子身上通常會有這些表現,例如:

①孩子越來越慢。

②孩子對父母有依賴型不獨立,沒有時間觀念。

③導致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專注力越來越差。

④導致形成易怒型人格愛暴躁沒耐心。

⑤懦弱、無主見。

......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時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的合理的節奏。父母不要強迫孩子跟上自己的節奏。

小孩子和成年人不一樣,他們時間觀念弱,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特別專注。所以如何獲得一個不拖拉,不用催促就可以和高效的寶貝呢?

這就要求父母要明確自己的原則,孩子自己的事絕對不能幫忙,父母幫忙的事一定要身教言傳。

例如:

「吃飯」。孩子要做的事自己吃飯,家長要做的是把飯做好,給孩子規定好吃飯的時間和地點。所以準備好飯菜,其余的交給孩子自己。

周末的陪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考慮下今天要做的事有哪些?一一列出來,再合理地安排上時間規劃并陪同孩子一一完成。

一整天結束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復盤下,問問寶貝,我們今天是不是過得很充實,完成了多少事,既高效又有趣!這就是合理安排時間的結果。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一天的時間很快就會過去,很多我們想玩的想做的就都做不上了,這樣多遺憾。

反復的這樣引導孩子慢慢地就會形成一個很好的時間規劃

有了時間意識規劃孩子絕對不會再用你催促。

因為有所期待和規劃的孩子自己就會奔跑!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無憂無慮,然而什麼樣的人才能擁有這樣的能力呢?那就高自律、高情商、擁有創造力和幸福感的人。

希望為了孩子的未來,今天所提及的這3點你一定要做到!

切記忍住發火、忍住包辦、忍住催促!

育兒是一門學問,所以一定是要講究方式和方法的。

在恰當的時候給予孩子最恰當的引導就是最好的方法。

因為面對過無數的孩子與家長之前的情緒抗衡,不平行的給予與關愛,深知「抓住正確的時機」有多重要。太早,孩子能力不能及做不到,太晚孩子已經形成了錯誤的認知,再改就要難很多。

其實2-6歲一定要抓住幾個關鍵的點來培養:

①好性格的養成注重情緒管理。

②好習慣的形成培養自律性。

③提升社交技能培養高情商。

④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識。

如果父母能夠抓住這4方面的培養,你是沒有機會和孩子發火的。

當然除了日常生活中父母的引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借助「繪本故事」。

育兒專家指出,繪本故事在育兒之路上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是的,小孩子天生喜歡故事,故事中有他們自己的影子,孩子會找到自己的榜樣,也會學著解決問題。這要比父母那些成人的話語更好理解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