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為啥娃長大不心疼父母了?多半是你們做錯三件事,養出了涼薄之人
2023/03/27

經常聽到周圍很多父母抱怨,自家娃長大后反而不如小時候貼心懂事。

我們為子女奮斗了一輩子,省吃儉用供他們過上好日子,結果他們轉頭就忘了,每天只顧著自己瀟灑快活,絲毫沒管過父母的死活,真是涼薄之人。

實際上,小孩對父母的態度冷淡,并非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多半是從小你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為啥孩子長大后不心疼父母了?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3~6歲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

它又被稱之為「潮濕的泥濘期」,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就像一塊潮濕的水泥一般,可以被塑造成不同的樣子。

父母把孩子捏成什麼模樣,他們最終就會凝固成什麼樣子,而且輕易難改正。

所以,如果父母認為孩子白眼狼,不懂得感恩和心疼父母,是一個涼薄之人,多半就要好好反思是否自己的教育出了錯。

三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容易養出一個涼薄的小孩

1、父母太過驕縱、溺愛子女

之前網絡上就總有很多類似的新聞流出:

環衛工媽媽省吃儉用多年,攢下幾萬塊錢給孩子上學用,結果被小孩一次性充入了游戲里面,母親多年的心血打了水漂;

父母傾盡所有供子女出國留學,可小孩在外隨意揮霍,把父母當成免費的提款機,一旦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孩子就埋怨父母無能。

教育學專家馬卡連柯認為:「一切都給孩子,為子女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愛孩子是所有父母的本能,但很多人沒有把握好愛的尺度,成了溺愛——以子女為中心活著,毫無原則和底線的滿足子女的所有需求。

最終,就會養出理所當然、求索無度的孩子,他們只關注自身有無吃飽穿暖,絲毫不心疼父母的犧牲和奉獻。

2、父母從不在孩子面前表露愛

中國父母,表達愛的方式就是讓子女吃飽穿暖,他們很少在口頭上表達自己的愛,更不會主動地跟孩子們聊自己的辛苦與不易。

「把好的一面全留給孩子,壞的一面選擇自己默默承受。」

這種隱忍的愛,往往會讓子女們誤以為,父親就是無所不能、頂天立地的超人,不需要別人的關心和心疼。

還有一種父母,他們可能不太習慣直接接受子女的關心,在孩子們表現出心疼時,父母又會岔開話題,甚至故意挑剔,掩蓋自己內心的羞澀。

例如,在自己生日的時候,孩子們買了禮物,可父母卻因為不好意思,而去挑剔小孩為什麼要花錢,又吐槽買的東西不夠實用。

這種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也很容易導致親子關系變得疏遠,孩子們沒辦法在父母面前袒露真心,成天一副薄情寡義的樣子。

3、父母沒能給足孩子情感的回應

心理學大師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寫道:自私者不是過于自愛,而是缺少愛,他實際上恨自己。

很多傳統的家庭中,父母似乎總是沒時間去給予孩子情感上的回應,尤其是對上一輩的父母來說,他們為了生計已經消耗了大部分的精力。

沒時間去停下來,好好聽孩子們在說什麼,他們需要什麼。

在子女需要尋求情感回應、精神滿足時,得到的卻是父母的忽視。從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小孩,往往是很難學會愛人的能力的。

特別是在小孩六歲以前,如果父母總是以「忙」為借口,一次次推開小孩,那麼孩子的情感世界往往就是荒蕪的。

未來他們往往難以投入到親密關系中,總是游離在外,別人稍微靠近一點,孩子們就往后退一步,與對方的關系始終保持在一定的界限之內,甚至與父母也是很難親近起來。

教育家馮那斯基就說過:「孩子成為什麼樣,全靠父母塑造。」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學會心疼人,懂得感恩,那麼就需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給父母的幾個建議

1、教會孩子愛的能力

畢淑敏曾說:「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就像不會呼吸的魚,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會上,他不愛人,也不自愛,必將焦渴而死。

作為父母,我們要從小多在孩子們面前表達愛意,舍得花時間精力陪伴孩子,與孩子多互動、多交流,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體貼他人。

另外,父母也要學會多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把他們當成獨立的個體去看待。

從小接受這些教育的小孩,往往日后會更加具有同理心,自然懂得心疼父母。

2、教會孩子愛是相互的

大約從2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其實已經萌芽,父母要開始有意識地給孩子灌輸邊界意識。

讓他們意識到愛是偉大無私的,但也是有限度和邊界的,讓他們開始學著獨立,明白愛是相互的,如果你想得到,就需要有所付出。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