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千萬別讓他忍著,用這4步引導,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2023/07/01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們開心了就會笑,不開心了就會哭,隨著慢慢地長大,孩子會逐步有不同的情緒,喜悅、滿足、興奮、失望、嫉妒、恐懼、失望等。在生活中, 很多父母會潛意識中將這些情緒進行劃分:開心、快樂的為「好的情緒」,憤怒、痛苦的為「不好的情緒」。

你是一個在意孩子情緒的人父母嗎?當孩子有「不好的情緒」時,你會怎樣回應孩子的情緒?你知道父母對孩子情緒不同的回應方式,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嗎?

杜杜是一個四歲且很有個性的孩子,他的媽媽每每談起他,都會說:「這是一個讓我很頭疼的孩子,幾乎每天都會發脾氣,惹得我每天也對他發脾氣」。

杜杜媽媽跟我分享了一件事:星期六那天,杜杜媽媽帶著他們出去玩了回來之后,她忙著做飯,孩子們就在一邊玩自己的。

吃過飯后,杜杜媽媽安排吩咐兩個孩子準備睡午覺,她的小寶第一時間順從地跟著媽媽來到洗手間洗好了手和臉,并換好了衣服,坐在床上等著。而杜杜,任由他的媽媽一遍又一遍地叫,就是磨蹭著不去,一直在他媽媽的手機上到處點,似乎想看什麼,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

杜杜媽媽終于耐不住性子了,對著他威脅道:「你再不過來,我就帶弟弟先去睡覺了,你自己解決」。杜杜這才放下手機,跑進了洗手間,將尿尿在了便便池周圍,接著爬上洗手台洗手。他的媽媽想幫他來洗,他堅持這不肯,非要自己來,三兩下,就跑了。由于杜杜外出回來的時候沒有換鞋,洗手間及客廳的過道留下一連串的腳印。

杜杜媽媽生氣地朝他的背影大吼:「快點去把鞋子換了」話剛落音,只聽「哐當」一聲,一個凳子飛了過來,杜杜聲音略帶生氣和恐懼地回復道:「我就是去換鞋子的,你還那麼大聲地喊」。杜杜媽媽放下手中正在沖洗洗手間的花灑,黑著臉對著站在墻邊正發愣的杜杜斥責道: 「你干什麼?發什麼脾氣?你自己沒換鞋子還有理了?你看看你踩的這一地的腳印,你看看洗手間被你弄得多臟,你自己把地板拖干凈,不然不允許上床睡覺」

杜杜站在墻角,低著頭,憋著嘴,耷拉著肩膀,眼眶泛紅。這幾乎是杜杜每天都有的經歷,他從之前面對此景會大哭到現在不哭了,似乎已經習慣了。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按照回應孩子情緒的方式,將父母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沒什麼大不了的——縮小轉換型家長。

這類家長面對孩子的情緒,他們就用「大事化小」或者其他的事情來轉換孩子的注意力,他們不會看重如何去理解孩子的情緒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引導孩子,而是想著如何盡快讓孩子停止哭鬧,對他們來說,孩子的情緒沒那麼重要。

對待杜杜這種情況,這類父母可能會走上前去,自己將凳子放好,并哄著孩子趕緊去換鞋。 在我們身邊,那些一旦人生遇到不順利了時,便用狂購物或暴飲暴食發泄的人,就是在這類父母照顧下長大的孩子,由于不被父母重視自己的情緒,他們一旦遇到問題,要麼會企圖用更快捷更簡單的方式來轉換情緒,要麼逃避問題。

第二類:不許哭——壓抑型家長。

這類家長往往對孩子的情緒會提出嚴厲的批評,他們認為孩子的生氣、發脾氣、憤怒就是錯誤的,不能對父母有任何抵抗情緒,每當孩子有此類情緒流露時,他們會呵斥、斥責孩子,嚴重的情況下對其加以懲罰。

第三類:一切都沒問題——放任型家長。

這類家長會接納孩子的任何情緒,但對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會接納,并且可能會鼓勵孩子放縱一些不好的行為,那些驕縱蠻橫的孩子通常就是在父母這樣的照顧下長大的。

第四類:一起找找為什麼——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

這類家長能夠包容孩子任何的情緒、理解孩子,與放任型家長是一樣的。

但不同的是,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會對孩子的行為劃定明確的界限。不會讓孩子做出對他人有害的行為,也不會讓孩子做對自己有害的行為。

杜杜的媽媽就是壓抑型家長,這類家長通常有以下特點:

1.他們輕視孩子的情緒,認為壞情緒的表達是錯誤的,于是批評孩子。

2.與孩子的情緒本身相比,這類家長更看重行為,會針對孩子的行為責罵或打孩子。

3.認為孩子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在于壞性格或懦弱的性格。

4.認為孩子試圖利用負面情緒來滿足自己的某種要求,因此必須控制孩子的負面情緒。

5.有時會用打罵孩子的方式幫助孩子消除不好的情緒,以便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

在壓抑型父母照顧下長大的孩子,通常會有哪些特點以及會有什麼危害?

在壓抑型父母照顧下長大的孩子,大多自尊感會比較低,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女孩長大之后,通常會表現得意志消沉,且有憂郁傾向,而且自我調節情緒能力不足。

男孩則具有沖動和攻擊[性.行.為],生氣時會本能地用拳頭解決問題,由于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僅因為表露了情緒就受到父母的斥責或打罵,所以他們只能用同樣的暴力行為來表露情緒。

過分壓抑自己的情緒,孩子有時會走向極端, 據研究表明在壓抑型父母照顧下長大的男孩,會更早學會吸煙喝酒,也會比較早熟,比較早產生性意識,參與青少年犯罪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怎麼做才不會讓孩子受到傷害呢?

1.接納孩子的任何情緒

不管孩子在爆發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父母都應該接納孩子的情緒。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無論任何情緒,都是生命成長的一部分,當孩子在發脾氣時,把它當作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機會。

2.對待孩子要耐心,特別是正在發脾氣你的孩子

當杜杜踢翻了凳子時,媽媽可以用眼神探尋一下孩子,并溫和地問他:「是什麼事情讓你這麼生氣?是因為媽媽一直在照顧弟弟,沒有關注到你,讓你感覺自己被忽視了嗎」

?幫助孩子疏解,讓孩子說出生氣的原因,父母下次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3.正面引導

告訴孩子,當他生氣時,可以怎麼做,比如大喊:「媽媽,你總在說我,讓我很生氣」,也可以到陽台上去看看,可以尖叫,但踢凳子是不可以的,因為凳子會打到人,一不小心會傷害到別人,讓孩子明白:生氣可以,但不能做傷害別人的事,也不要做傷害自己的事。

4.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他冷靜下來后,可以讓他自己去把凳子扶好,自己去拿拖把把地上的腳印拖干凈。這樣,孩子在行動過程中,不僅更能明白,當自己有不當行為時,會給別人增加怎樣的負擔,以致了解到,下次自己確實不可以這麼做。

孩子在父母正確的引導下,會因為自己內心的痛苦被得到理解,并且還感受到來自父母強有力地支持,于是信心倍增,由衷地感到自己的可貴價值。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情緒會更穩定,生活熱情也會更高,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幸福地成長,并最終走向成功地人生。

所以,父母千萬別再去壓制孩子的情緒,你的壓制會毀了自己的孩子。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