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家的孩子長大后能成為一個聰明優秀的孩子。其實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聰明」這種潛能就在悄悄地體現在孩子的一些特質里。俗話說三歲看老,孩子是否聰明,在三歲之前看他們這3個方面就夠了。
很多父母都跟我抱怨過「孩子太難管了,尤其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頑皮搗蛋,大人都治不了。」這的確是事實,但為什麼孩子到了這個「特定的年齡階段」都會很難管呢?來聽聽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怎麼說。
李玫瑾曾在一次節目中說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小時候有這3種表現,往往是聰明的象征。
①上躥下跳,坐不住
有的孩子好像精力永遠用不完,喜歡接觸探索各種新事物,任何東西一拿到手要麼就放嘴里要麼就給拆了,永遠坐不住,很多家長都懷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癥。
其實不是的,孩子只是在研究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去弄明白而已,這是孩子聰明的一種表現。這樣的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非常強,所以才會用實踐去探索這個世界,而孩子的知識來源往往就是通過這樣的實踐積累而來。
②不認生,愛說話
當孩子學會說話之后,孩子一點都不認生,遇到誰都能各種聊且表達清楚、說話有條理。這是孩子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強的表現,孩子渴望能接觸不同的人,吸收更多不同的想法。
③喜歡不停地問為什麼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簡直就是一本行走著的「十萬個為什麼」。 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會追著家長刨根問底,而有一些問題作為家長的我們,有時候也不知如何回答,想清靜一會都不行,對此很多家長頗為煩惱。其實,孩子喜歡問問題是件值得父母開心的事,這說明
①陪孩子多說話
對于愛說話和愛問為什麼的孩子,父母可以多陪他們溝通交流。比如遇到一個問題,可以詢問孩子的想法,跟孩子辯論式的交流有助于孩子增強他的邏輯思維。值得注意的是,父母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舉止。
②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
對于那些「坐不住」的孩子,家長們也應該滿足他們的探索欲望。
我們作為家長的,沒有一個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的,孩子的「聰明」除了來自父母的遺傳外,跟家里大人的正確引導和啟發也是分不開的。所以當孩子出現以上一些讓你抓狂的行為,不要立即扼制孩子,要盡量通過正確的引導滿足孩子。除了這三點能看出孩子「聰明」的潛質外,你還知道有哪些呢?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