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養育男孩,父母要從小給予四種養分,小孩未來更有遠見,易成大器
2023/04/11

ADVERTISEMENT

柏拉圖曾說:「在所有動物中,男孩是最難馴服的,因為他們尚無法調控其身上理性的源泉。」

家有男孩的父母對這句話應該都深有同感,我們在養育兒子時,經常會感覺到心累,他們調皮、好動、攻擊性強,一不小心就惹是生非,叛逆起來讓人分分鐘想要爆炸。

然而,大家要注意:男孩是一朵晚開的花,我們不要急著去抱怨他們為什麼不能像女兒一樣懂事,而是要耐心給予其四種養分,想必他們未來多半能成大器,給父母意想不到的驚喜。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養育男孩,父母從小給予四種養分

1、愛的養分

很多父母都誤以為,男孩從小要學會的是勇敢、責任等男性特質,為了鍛煉他們的男子氣概,不允許男孩流淚,不對男孩表達愛意。

ADVERTISEMENT

擁抱、愛撫和親吻,似乎只是女孩的特權,在男孩那邊很少看見。

殊不知,其實男孩也需要愛的養分,比起冰冷冷的教條規矩,他們早期更需要從父母那學習親密、信任、溫暖、快樂。

有研究發現,男孩在三歲以前,內心可能比女孩更加敏感脆弱,如果在這一階段,男孩的情感需求沒能得到滿足,往往會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建立。

教育專家也說過,從小沒學好愛人的男孩,長大后不會變成好的愛人。

如果父母總是習慣指責、打擊孩子,或者用冷暴力來教育小孩,往往就會導致兒子的性格扭曲,內心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而且情緒也不會穩定。 再者,從小從父母那學習到的親密關系相處模式,將會復刻到他未來和伴侶、和朋友、和家人的相處方式中去。以至于孩子未來也會

ADVERTISEMENT

用扭曲的方式去愛別人,用愛來折磨別人。

2、尊重的養分

《養育男孩》一書中提到:「如果你只能給兒子一樣東西,那就給他尊重。」

競爭心、自尊心,這是男孩基因里自帶的東西。

研究認為,男孩體內分泌的睪酮素,在增強人的體能和爆發力的同時,也讓他們更加具有攻擊性。而睪酮素含量越高的雄性,競爭意識就越強。

越是如此,越說明男孩需要得到尊重,他們渴望被仰視、男性尊嚴得到滿足。

如果父母總是試圖去用權威控制或者打擊男孩,用高高在上的命令式語氣跟孩子講話,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激發出男性基因里的攻擊性。

最終父母往往會迎來兩個結果:一是激怒男孩,讓他們變得叛逆乖張,處處與父母對著干;二是讓男孩感到挫敗,開始自暴自棄,順從父母的決定,變得懦弱膽小。

ADVERTISEMENT

而這兩個結局,想必都不是父母愿意看見的,不如反其道而行,學會尊重男孩,鼓勵他們發展出獨立的自我,為個人的成長負責,這樣或許更容易激發出內心的潛能。

從小在父母的尊重下長大的男孩,未來也會更有遠見和格局,自主性強,更容易成大器。

3、肯定的養分

曾經看過一個采訪,有人提出為何男孩似乎更聽體育老師的話,男孩更愿意當警察?

某位學者回答:因為這些能夠更好地讓男孩證明自我,他們會給男孩傳遞一種肯定:我相信你,你會是令我欽佩的人。

ADVERTISEMENT

在男孩成長的過程中,得到肯定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尤其是來自同性的認同,會讓男孩感覺到更快樂,使其更加自信和樂觀,未來哪怕遇上挫折,也能夠堅定自己的目標,跨越這些障礙。

《養育男孩》中有這樣一句話:「千萬不要覺得你家的小寶貝還是個孩子,就是這個男孩,他終有一天會成為一位兼具責任感和成熟魅力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父母不妨抱著這個信念,多肯定男孩的優點,鼓勵他們成長為更好的大人。

4、抗擊打的養分

教育學家孫云曉曾指出當下一個亟待解決的「男孩危機」:

現代的男孩正在變「弱」,很多男生已經喪失了陽剛、有責任心等應有的男子氣概,轉而以「陰柔」等示弱性面孔示人。

而造成男孩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父母的過度保護。

ADVERTISEMENT

如今有些父母,從小就把孩子保護在一個玻璃罩中,從物質到精神上都去富養他們,幫他們抵抗住了外界的風雨。

這種過度保護,雖然讓他們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但也導致他們失去了抗壓能力,未來進入到殘酷的社會時,一時之間難以生存下去,反而容易出現情緒障礙。

專家指出,很多孩子的童年和成年生活都是割裂的,越是從小活在童話世界的孩子,長大后越容易被現實世界逼退。

尤其是對男孩而言,他們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可能更重,需要從小習慣頂住壓力,學習勇敢、堅韌、不怕吃苦的精神,日后才能扛起重任,成為社會和家庭的支柱。

總而言之,男孩的未來就藏在父母從小的養育方式中,希望你們都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父母,給予男孩上述的四種養分,用心教育,用愛澆灌,總有一天他們會長成參天大樹。

ADVERTISEMENT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