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講道理孩子不聽,家長不一定要用「吼叫的方式」,不妨試試「南風效應」教育孩子
2023/03/02

現在的父母壓力很大,房貸和車貸、孩子補習班的費用等等,壓得父母喘不上來氣。由于生活和工作的負擔,許多父母幾乎沒有耐心教育孩子。每天都比較忙,幾乎也沒時間,當孩子犯錯時,這些家長大多數人都是喜歡對孩子大喊大叫,教育孩子,不管你怎麼說孩子,他都是不聽,父母更是憤怒。

我鄰居就是如此,她對孩子的要求從小就高,只要孩子一讓她不滿意,她就會和孩子各種講道理,而且她還會從她的良苦用心講起,同時會批評孩子不懂事。

但很多時候,講道理似乎並不好使,孩子並不買鄰居帳,往往在這個時候,就能聽到鄰居大吼大叫的聲音,直到傳出孩子的哭聲才能結束。

想必這樣的畫面,很多朋友都會覺得似曾相識,要麼自己小的時候經歷過,要麼就是自己也曾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孩子總是不聽,其實是有原因的。但如果父母不能瞭解其中的原因,只是一味地吼叫,那麼將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問題。

為什麼孩子總是講道理不聽?

家長給孩子說道理,但孩子總是不聽的原因有很多,但如果家長總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吼叫孩子,那麼,對孩子傷害也是很大的。

原因一: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其實都會有自己的想法,雖然這些想法在家長看來,可能會有幾分幼稚和不成熟。

所以有些時候,家長和孩子說道理不聽,是因為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認知,所以不太願意聽取家長的話。

特別是在孩子三到六歲這一階段,還有他們的青春期,都是他們自我意識萌發的高峰期,所以他們的主觀想法非常強烈,不太願意聽取別人的話。

原因二:父母講道理的方法有問題

雖然孩子會有自己的主觀意願,但如果父母和孩子講道理的方法存在問題,孩子仍然會聽不進道理。

教育專家盧梭就曾認為: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這其實就是指家長在講道理的時候,如果只是一味地說道理,追求自我感動,但是忽略了方式方法,那便是毫無意義的。

特別是有的家長,雖然說是在和孩子講道理,但是話語卻非常強硬。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並不是講道理,而是換了種方式教育自己,所以自然不願意聽。

原因三:孩子不能理解父母講的道理

有些時候,孩子不聽父母所講的道理,其實和他們不能理解有關。因為家長會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孩子只要會說話了,應該就能聽懂他們說的。

但這只局限于家長的理解,因為孩子的理解力遠沒有家長想象的強大,他們通常要到四五歲以後,才能對漢字背後的含義進行理解。

所以有的時候, 家長覺得孩子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但實際是孩子並沒有明白家長究竟在說些什麼。

這並不是孩子對家長不尊重,而是因為他們的能力,真的達不到可以理解家長所說的大道理的地步。

家長如果總是吼叫孩子,將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吼叫,也是出于自己的愛子之心,希望孩子能夠及時糾正自己的問題,但如果總是各種吼叫,也是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問題的。

①孩子性格容易變得敏感

不少家長喜歡對孩子進行吼叫式教育,主要是覺得在對孩子吼叫後,孩子會變得非常聽話,這遠比講道理要省時省力得多。

但是孩子的聽話,並不代表他們內心誠服,而是因為懼怕家長的疾言厲色。

特別是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他們本身就不善于和家長表達,所以面對家長的嚴厲,他們會變得更加內向敏感,不敢輕易地說出心裡話,生怕被家長各種責駡。

美國加州的心理研究人員就曾做過調查,發現全美有13個州的抑鬱症患者在未成年時,都曾受到過家長不同程度的吼叫式教育。

這意味著父母對孩子的言行,對于孩子性格以及心理變化的影響很大,時間久了後,甚至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問題。

②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還會和父母發生衝突

老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就意味著家長的言行舉止,其實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他們甚至會主動進行模仿。

所以家長在長時間的對孩子吼叫後,會發現孩子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可能也會使用類似的行為進行表達。他們在與別的小朋友進行交往的時候,可能也會使用大吼大叫的方式。

鄰居家的小孩就是如此,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在社區裡,看到鄰居小孩對其他小孩大吼大叫,甚至好幾次都把別的小孩給吼哭了。

所以家長們最好觀察一下自家寶寶,看看自家孩子是否已經在模仿自己了,這對于他們今後的人際交往毫無益處,畢竟誰都不願意與一個總是吼叫自己的人相處。

我小時候也是 經歷吼叫式教育長大的,所以和父母關係並不好, 特別是在進入青春期後,與父母的這種衝突更加升級。

即使到了現在,我和父母的關係也很一般,因為父母覺得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沒有問題,所以一直覺得我小題大做,並且不願意溝通。

想必有很多父母都和我父母一樣,面對自己的行為,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反而會覺得孩子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因此在這樣的對立下,孩子會覺得父母不懂自己,父母又會覺得孩子不聽話,所以矛盾隨之產生。

其實 面對孩子講道理不聽,家長不一定要用吼叫的方式,因為有的時候,溫和的態度會比嚴厲更有用,所以家長

不妨可以借用「南風效應」來教育孩子。

那麼,如何利用「南風效應」和孩子講道理?

南風效應的故事想必很多朋友都聽過,主要就是說南風和北風比賽,看誰能將路人的衣服吹掉。于是北風刮起了大風,試圖利用大風將衣服吹掉,但這並沒有起到效果,反而讓路人把衣服裹得更緊了。

反觀南風,它並沒有用冷冽的大風吹向路人,反而刮起了讓人感到暖意的風,于是路人在感到暖意後,主動把大衣脫了下來。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也可以利用一下南風的溫和,因為溫和的方式更能讓人接受, 那麼家長該如何利用呢?

讓孩子有表達想法的機會

教育專家孫瑞雪談到:孩子應該有表達情緒的機會,只有清楚地表達情緒,情緒才能好轉。

但家長如果對孩子一味地大吼大叫,並不聽孩子的解釋或想法,那麼只能讓孩子的情緒和想法憋在肚子裡,並沒有釋放的機會。

所以家長要學會給予孩子表達想法的機會,比如在做錯事情的時候,可以用比較溫柔的語氣詢問孩子,看看孩子做錯事情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那麼通過這種方式的表達,家長不僅能清楚地瞭解孩子,而且也能讓孩子在表述的過程當中,對自己的問題進行複盤,這遠比特意反思要好。

家長可以與孩子約定一個時間,例如每天臨睡前花十分鐘的時間,聽聽孩子對自己今日的言行舉止進行總結。

即使孩子今日有犯錯,但經過了時間的消化,家長也能變得理智許多,而且也能聽聽孩子的說辭,避免冤枉了孩子。

不要對孩子太過咄咄逼人

「南風效應」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指家長應該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緊。

就比如,家長想要孩子按照自己要求去行事,但如果一味地刮「北風」,只會讓孩子把自己包得緊緊的,並不會遂家長所願。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太過嚴厲或咄咄逼人,應當給孩子留有一些空間,讓孩子在一個比較輕鬆、快樂的氛圍下成長。

即使家長對孩子有要求,也可以換一種溫柔的方式表達,縱使遇到了比較生氣的事情,也要盡可能地避免自己出現情緒化。

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溫度」

我之所以與父母的關係不好,主要是覺得父母對自己一直都非常凶,似乎一點兒溫度都沒有,從來都是凶巴巴的。

其實家長想要孩子在言行方面有所改正,不一定要用這種方式,而是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度」

就比如,有的寶寶拿不准一件事,所以做錯了,可能有些家長就會惡語相待,但如果換成比較有溫度的話語呢?

「寶寶,是不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該怎麼做,所以才做錯的?沒關係哦,媽媽陪你一起解決問題!」

家長如果這樣和孩子說話,是不是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溫暖呢?而且家長也可以將鼓勵代替批評,這能讓孩子的主觀意識更加積極。

寫在最後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必經過程。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多給孩子一些正面情緒,這樣才能讓他們比較正向的成長。

即使犯了很大的錯誤,家長也應該保持冷靜,不要被情緒牽著走,這樣才能妥善處理孩子出現的問題。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