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媽媽,為什麼別人開車,就你騎機車」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2023/06/20

當孩子開始羨慕別人,和別人攀比時,你的反應決定了他的人生格局。

前不久,一位爸爸接女兒放學的視訊走紅網絡。

校門口,這位爸爸身穿短袖,時不時拿出毛巾擦拭臉上的汗水,為了接女兒放學,他一路趕來,并不輕松。

可女兒上車之后,卻急忙用校服擋住了自己的臉,裹得嚴嚴實實,生怕被路過的同學認出。

一旁的爸爸看著女兒這樣的舉動,卻只能尷尬地苦笑。

女孩的做法明顯寒了爸爸的心,可出乎意料的是,評論區網友卻紛紛表示理解。

是啊,心理學上,孩子從5歲就已經開始在意外界的看法,特別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且能夠察覺到社會地位的重要性。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與周圍同學的差異時,難免會心理失衡,滋生攀比心理或變得自卑。

前段時間,我就經歷過類似的場景。

那天接兒子放學,他并沒有像往常一樣高興地奔向我,而是一臉落寞地拉著我的胳膊離開。

我正疑惑著呢,他卻突然抬起頭問我:

「媽媽,我們家是不是很窮啊?為什麼別的同學都是開車接送,就你騎電動車?」

我心里咯噔一下,趕緊以給他買了好吃的為由轉移了話題。

事后回想,這個問題明顯不是回避或者轉移話題,就能糊弄過去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出現「金錢觀萌芽」,也會經歷「物質敏感期」,這個時候的他們,難免會對房子,車子,名牌,票子有錯誤的比較。

「別人家有三套房,我們呢?」

「別人家出門可以坐頭等艙,為什麼我們家就不行?」

一個孩子的價值觀,往往是在生活中的觀察和對比中默默形成的。

如何回答孩子這類問題,不僅藏著為人父母的遠見,更影響著孩子未來的價值觀。

曾在寶媽群看到一條求助:如何拒絕孩子索要昂貴物質,孩子才不會胡攪蠻纏?

群里不少家長支招「哭窮」。

確實,不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三言兩語就能斷了孩子念想,還能讓孩子體諒家長,簡直不要太好用。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其實從小就是聽父母」哭窮」長大的,耳邊回響著:

「爸媽掙錢不容易,你要知足,不要和同學比。」

「我們家條件不好,你要好好讀書,以后就指望你了。」

因為深知家里不富裕,我從不敢要求父母買玩具、零食,更不敢奢望有零花錢。

小學6年,我從未踏進學校小賣部一步,因為想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國中時,學校組織班級郊游,每人交50元,我幾次想開口問媽媽要錢,可話到了嘴里又咽回了肚子,最后,全班就我一個人沒有去。

高二時,爸爸到學校看望我,路過一家蛋糕店時,我沒忍住多看了幾眼,爸爸留意到了,猶豫了一下,還是帶著我進店買了一份最小的迷你蛋糕。

我至今還記得蛋糕的價格是20元,因為爸爸當時說了一句「可以抵我們一頓飯了。」

那天,我吃到了這輩子最苦的蛋糕。

如今,我憑借自己的努力,掙到了足夠的錢,卻始終改變不了心里的匱乏感:

家里不囤滿零食,我就會焦躁不安。

一到大促就拼命囤各種日用品,哪怕根本用不完;

買東西只看價格不管質量,扣扣搜搜過日子。

甚至,我還有一種深深的「自卑」:面對漂亮的裙子,昂貴的化妝品,乃至別人對我的好,第一反應總是覺得自己不配。

很多時候,傷害孩子最深的,從來不是家庭物質條件的匱乏,而是父母有意無意地抱怨和哭窮。

物質上的貧乏,只是一時的,心理上的短缺,卻是一輩子的。

李玫瑾教授在談及「如何看待孩子攀比車房」話題中曾指出:

孩子所有的表現基本上是一個折射,折射出父母的水準。

看過一個視訊,一個小男孩被小朋友嘲笑沒有名牌鞋子穿,結果男孩霸氣回懟:

「我沒穿名牌鞋,是因為我不是一個盲從物質的人。」

「我穿普通鞋,是因為我喜歡它的顏色。」

「一個人,重點不是腳上穿了什麼鞋,而是腦子里有什麼想法。」

「你遲早會穿不下那些鞋,可你腦中積累的想法,智慧,知識,卻能永遠啟發別人……」

一個穿不起名牌鞋的孩子,卻能不卑不亢,句句鏗鏘有力的回擊,父母平日里對他的教育可見一斑。

在《一歲就上常青藤》一書中,大學教授薛涌曾表示: 父母的態度,才是孩子正確面對貧富差距的關鍵。

他們一家剛搬到美國時,家境拮據,一家三口只能擠在狹小的閣樓里。

幼兒園的小朋友便對女兒說:「真是太糟了,你們連住的房子也不是自己的。

還有同學則詢問:「你家怎麼沒有車呀?」

女兒回到家,就問爸爸是怎麼回事。

薛涌如實回答:「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錢買。」

他說,家長如果遮遮掩掩,不僅遮不了窮,反而讓孩子看到家長心虛,就覺得窮是低人一等。

一年后,他們經濟條件好些了,就從紐黑文的小閣樓搬到了波士頓近郊的一套兩臥的房子。

看到爸爸一直努力改善家庭狀況,女兒也漸漸對貧富「免疫」,既不嫌家窮,也不羨慕別人家富裕,非常自信快樂。

後來,上了小學,就有個小朋友來家里玩,問女兒:「你家里是窮的還是富的?」

女兒回道:「屬于偏窮的,你家呢?」

言語間,坦誠大方,絲毫不覺得難以啟齒。

有句話說得好, 貧富差距不是真的差距,教育的差距才是真正的差距。

作為父母,我們要明白: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答案。

也要孩子明白:貧與富從來不是評價一個人的全部指標,能定義我們的只有自己。

教育專家付小平說,孩子從3歲就開始和別人的小朋友比高低,比好壞了。

父母們,如果你的孩子也正在對金錢敏感,對物質困惑,請不要焦慮,先看到積極的一面:

孩子已經開始在觀察和思考生活了。

也請你坐下來,坦誠地和他聊聊「貧富差距」這件事兒。

1. 讓孩子看清生活的真相

看過一位網友的分享,有一次,兒子鬧著要買3000元的某牌手機,她沒答應,兒子就扔東西,絕食,甚至沒良心的控訴她:「別人家孩子都是幾千元的手機換著用,就你給我買個幾百元的。」

她當時沒有作答,第二天一早帶兒子出了門,對著車來人往的街頭說:

「你看,3000元,對于那些開豪車,開公司的人來說,或許不算什麼,可對于這些早出晚歸的上班族來說,就是大半個月的工資。

對于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一掃就是十幾個小時的環衛工人,3000元,他們要如此辛苦一個月才能掙來。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就是不講道理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坐擁很多家產,不用為生計發愁,而有的人出生在貧窮地區,可能連溫飽都難以解決。

你所擁有的,已經是媽媽在能力范圍內能給你最好的了。」

自此,兒子再也沒有說過類似的話,在生活上懂事了許多,在學習上也越來越努力。

為人父母,我們要盡早告訴孩子生活的真相,讓孩子了解到家里的真實情況,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定位自己,找準方向。

2. 比起物質財富,要給予孩子精神上的富足

前不久,遼寧丹東一個叫蔡暢的女孩火了。

在大學開學的自我介紹時,她幽默自信的介紹道:「我叫蔡暢,性格非常好,我一直有個外號叫蔡胖,可以看出來我的體型。」

一下子就活躍了課堂氣氛,引來同學陣陣歡笑。

她接著說:「我家是收廢品的,父母很累,我有個特別土的夢想,就是給我媽買個大別墅……」

三言兩語之間,不僅有感恩,還有真誠和坦蕩。

其實小時候的蔡暢也曾自卑過:「為什麼別人家的父母做其他的工作,收入也挺高,你們卻要收廢品?」

但很快她就釋懷了,雖然收廢品又臟又累,還沒有節假日,但她的父母卻一直認真樂觀地去生活,這種積極的心態教會了她坦然面對一切。

平日里,她有空也會在父母的收廢品攤上幫忙,父母便教她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培養了她開朗幽默的性格。

在興趣上,不論是學琴、學舞蹈還是寫書法,父母總是給她支持和鼓勵,讓她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發光發亮。

可見,孩子的富足感,從來不是錢堆積出來的。

給予孩子精神上的富足與內心的豐盈,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養料。

3. 告訴他,你的未來,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有人說:「我們無法選擇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是啊, 人生而不平等,但我們可以選擇用力活出自己的人生,去改變命運的走向。

想起今年中考總分757分(滿分770分),8門滿分的張雪妍。

她家家境并不好,姐姐體弱,弟弟年幼,父親白天跑運輸,晚上還要做兼職,母親則要操勞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

可即便生活艱難,她卻從不抱怨,反而積極向上,朝著自己的夢想一點點努力,她說:

「出身并不是我們能決定的,個人的知識越高的話,這些事情以后都會被我們自身的光芒遮蓋掉。

現在想想,以前流過的淚、灑過的汗,都覺得特別值得。」

是啊,眼下的生活都是暫時的,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都要孩子自己去努力。

所以請大大方方告訴孩子: 好東西誰都想要,但是要靠自己的本事去爭取,你的未來就掌握在你手里。

知乎上有人問:家里條件不好,如何富養孩子?

高贊的回答一針見血指出: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錢,而是孩子能感受到多少愛。

是啊,窮養富養,從來不是培養孩子的標準,愛和陪伴才是。

房子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一家人健健康康在一起,才是一個家最溫馨的地方。

車子的種類不是最重要的,有父母相伴著回家的路,才是孩子最美的回憶。

愿父母們都能積極樂觀地去看待貧富,給孩子正向的引領,用愛去澆灌孩子的成長。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