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有印可循的,他們的成長也是有規律的,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發展規律,特別是孩子的運動發育,更是呈現一個明顯進步性的發展。
和同事在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說到了自己家的孩子,剛好有兩個同事他們的孩子了出生差了半年,話題于是就來了,幾個人就在那說起來了孩子的發育的情況。
同事小王說,他們家的孩子現在剛會走路,但是還是會喜歡爬到地上爬著走滿屋子爬,爬的老遛了。就問小張他們家孩子那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
小張聽完想了想,自己家孩子那時候好像還真沒學過爬,于是就說「我們家孩子那時候走路很早,我記得他當時是沒有學習過爬直接跳到走路這一步了,到現在還不太會爬。
他剛說完,旁邊就立刻有同事接話,說「我小時候也是不會爬就走了,但是我覺得到現在我的協調一直都很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學爬導致的。」
對于孩子的發育順序,有的家長就特別在意,覺得孩子的發展是要按照這個順序來的,如果缺失了其中一個順序,對孩子發育是不好的,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生活中很多寶寶都是屬于不爬就學會走路的那種,從表面上看,會爬和不會爬的孩子在後天上並沒有什麼區別,一樣的健康又聰明,但是爬行確實能給寶寶帶來一些好處,這些沒有學過爬行階段的寶寶所體會不到的。
差距一:爬行的寶寶大腦發育的更好
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在媽媽懷孕3到6個月的時候,神經元就會快速增加,等到懷孕六七個月的時候會達到一個高峰,神經元的發展一直能夠延伸到出生後的一歲,剛過了這個時間,神經細胞將不會再生或者是再復製。在一歲前,寶寶爬行能夠受到更多更豐富的刺激,大腦的神經細胞發育會更好。
另外,寶寶學習爬行的過程要可以促進大小腦和神經之間的聯繫,使他們的平衡能力更好,包括一些四肢協調的能力和一些精細動作的發展等等都有好處。
差距二:爬行對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好處
寶寶在出生後的前三個月內,基本上都是在床上度過的,他們都很多技能比如說翻身,坐立等等都還不會,所以不管是在視覺發展,還是在聽覺發展上都非常的受限,隨著他們的住家發育,他們的
在爬的時候,寶寶能夠隨意地控制身體的運動,而且他們活動的范圍也增大了很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一些東西,探索世界,這些對于他們的認知發育非常有利,因為他們在爬行的過程中,感知覺都受到了刺激。見識也增長了,認知自然就提高了。
差距三:爬行的寶寶感覺器官能夠發育的更好
有統計顯示,患有感統失調的90%以上都是在幼兒期不會爬行或者爬行時間很短的孩子,這個問題在孩子小的時候顯現不出來,但是當孩子上學之後,和別人之間的差距就能慢慢的表現出來了。
如果說爬行時間過短,或者是沒有爬行的孩子,他們的感覺器官得不到刺激,也就無法讓其發育的更好,同時就會出現一些平衡能力不好、協調性不好甚至會出現一些坐車暈車的情況。
當然,我們也不能全盤否定說不會爬行的孩子他們的各個方面就非常的差勁, 《美國兒科學會》曾經就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少數孩子他們不會爬,但是他們會通過其他的一些方式來讓自己移動,不管是哪一種做法,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去探索這個世界。
孩子不會爬行,歸根結底是由下面幾個原因造成的。
1、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孩子天天都在家長的懷裡被抱著,根本就沒有爬行和鍛煉的機會,時間久了,孩子就失去了爬行的欲望。
2、家裡的地方過于狹小或者是家裡比較亂,孩子想爬行卻沒有足夠的空間,沒有爬一會,到處都是障礙物,所以孩子就不想去爬了。
3、尤其是在冬季,孩子穿的比較厚,厚厚的衣服阻擋了孩子爬行,他們穿的太厚,行動也很笨拙,活動受到限制,爬行起來非常的吃力,自然就不想去爬行了。
總之,在孩子爬行的這個年紀,如果可能的話還是要讓孩子學會先爬再走,因為這是孩子正常的一個發育順序,對于他們的各個方面來說,這樣的發育對于孩子們來說是最好的,家長們可不要忽略了哦。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