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孩子越小越要立規矩,越大越要給自由,「漏斗」式教育才可取
2023/06/22

李姐前兩天向我抱怨教育孩子太難了。

3歲的兒子把垃圾桶里的東西全倒在地上,她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一定要把地上弄干凈。還沒堅持到一分鐘,奶奶和爸爸就跑過去用掃帚幫孩子清理了。

一邊掃一邊嘟囔:「孩子還小,不懂事,管這麼嚴干嘛?」一邊還跟孩子說:「不哭不哭,奶奶幫你掃,壞媽媽。」

這讓李姐很是受傷,仿佛全世界就只有她自己是壞人。

他無法預料,這樣的家庭教育將來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當孩子尚不知規矩為何物的時候一味放縱,將來想收心都收不住了。

她認為,應該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立規矩,長大后才能安然無憂地放手讓孩子獨立。

何況她平時并沒有給孩子設立太多的條條框框,只是告訴他生活要有計劃,不能隨便做無禮的事情。可不知為何在她老公和婆婆看來,就是自己管教太嚴,扼殺孩子了的童心。

這讓他自己也很是懷疑,到底哪樣的教育方式才是對的?

其實類似這樣的問題,幾乎所有家庭都遇到過。個人認為, 「漏斗法則」是其最好的詮釋,李姐的想法還是比較中立負責的。

​01為什麼教育要遵循漏斗法則?

■自由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

出自對孩子無條件的包容,以及眾多教育觀念所提倡的「自由」,很多家長都將孩子的成長看得過于理想化。他們錯誤地傾斜在了自由天平的一端,卻還不自知。

舉個例子,孩子喜歡到處涂鴉,地上、墻上、床上乃至衣服上,如果對此進行干涉,那就是在破壞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可這個定義真的存在嗎? 自由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一定規則和秩序上的。

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規定一面墻,在這上面他可以任意畫畫,這才是相對的自由,孩子仍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但又不至于給他人的生活造成困擾。

■規則感必須從小建立

還有很多人信奉傳統的放養,讓孩子順其自然成長,并認為在這種方式下,孩子照樣考上了重點大學。

可其實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不能忽視那些失敗的案例。

在這個由規則組成的世界里,我們并不想把孩子教成一個循規蹈矩、缺乏主張的人, 只是希望他不要成為一個無視規則、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破壞者。

6歲之前是孩子的性格養成期,如果此時任由他無法無天而不加以界限管教,那麼孩子就會成為「小霸王」。

大多數情況下,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才意識到界定范圍、制定規則的重要性。可現實是,孩子的年齡越大,自由意識也就越強,父母越不好管,于是形成惡性循環。

父母的強硬方式讓孩子心生怨恨,長此以往發展成叛逆。

如果一個3歲的孩子把垃圾全倒到地上不加阻止,以他的意識根本就不會知道這件事是不對的,可能在別人家還會重演。

等到孩子出現重大問題時,才開始上心管教,或把他們交給寄宿學校,實際正是讓傷口越來越潰爛的選擇。

正確的做法是, 孩子越小越要立規矩,越大越要給自由。

在孩子對這個世界懵懵懂懂的時候,家長要給他劃分最起碼的界限,這并不是要破壞他的創造性,只是給他為人處事的底線。

在孩子萌發自我意識,需要獨立成長時,家長才能放心地給他自由,而不是開始焦頭爛額地處理孩子的壞毛病。

​02愛與管教并不沖突

可能有家長會問,孩子太小立規矩,是不是會破壞他們的安全依戀?

有這種疑惑的家長,可能錯誤理解了管教的意思,它與愛并不是背道而馳的。

很多家長以愛之名,成了溺愛。行了放縱之實。也有很多家長錯誤理解了管教的意思,認為就是要把孩子緊緊地圈住。

實際上,管教應該輕于管重于教。需要管的是孩子那些違背原則的問題,需要教的是孩子今后用到的人生經驗。

根據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孩子在12歲前,是很愿意聽父母講道理的。

父母一定要把握住這個關鍵期,用愛引導孩子,適當管教。

要做到這一點,父母需要 用以下這些方式來代替惡性的懲罰:

①轉移注意力,對于較小的孩子試用,讓他的注意力從問題行為上,轉移到幫家長做有趣的事上。

②在不攻擊孩子人格尊嚴的前提下,明確表達自己不同意的立場,使孩子了解到問題行為的客觀影響。

比如當孩子把垃圾倒到地上時說:「我不喜歡你這樣把垃圾倒到地上,會弄臟地板,還可能讓人摔跤。」

③表達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正面期望。

④給孩子有限、合理的選擇,這會讓他覺得被尊重,而不是被強迫。

⑤告訴孩子如何做才能彌補錯誤,并引導他采取行動。

⑥讓孩子體驗并承擔錯誤行為導致的自然后果。

⑦對于那些比較復雜的問題, 可以跟孩子討論他的感受和需求,雙方協商解決辦法,最后做出合理的選擇,雙方各退一步,互相理解。

03「漏斗」式教育才可取

先緊后松的漏斗式教育,才是真正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方式。

年紀太小的孩子,并沒有成熟到能掌控更多自由的程度,此時父母給他界定規矩并增強責任感,也是為了等孩子想要自由時,能給他充分的自由,而不必擔憂其走上歧路,直到最后溫柔地將他推出家庭,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

那麼,如何根據孩子的年齡變化來制定教育規則呢?

1~3歲

這時的孩子最需要引導的是管理情緒,父母要教孩子認識并定義自己的情緒,而后逐漸采用共情、接納、引導、認可等方式,讓他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然,由于孩子年齡太小,因而父母的語言要盡量精煉, 而著重于肢體動作和眼神等。

這也是為了給孩子打一個預防針,讓他不要隨便耍脾氣。

4~10歲

此時的孩子處于表達黃金期,但在缺乏引導之前,他們可能無法做出合適的表達,進而出現好心辦壞事的結果。

盡管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控力普遍弱,但父母也不要抱著「孩子長大后自然就好了」的態度。

要想讓孩子學會適當表達,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何可為何不可為,并嘗試在日常溝通的過程中,

學會用啟發式提問,引導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

在以愛為前提,適當管教的基礎上,親子關系也能得到良好的聯結和穩固。

11~18歲

這時的孩子逐漸由稚嫩轉向成熟,他們需要掌控更多的自由。

父母不要在小事上給他們設定條條框框,真正的重點是, 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他懂得勤奮、努力、正直、善良。

父母要學會充當后盾角色,慢慢從孩子的生活中往后退。如果前面的基礎打得好,孩子自己就會懂得如何走上正確的道路。

​父母不必管教太多,只要在旁給孩子適當的引導就可以了,「孩子還小」永遠不是孩子犯錯的理由。

給孩子完全的自由,人生的線條可能是凌亂的,父母絕對不能漫不經心。

在人生旅途中,父母和孩子就像同坐一輛車的乘客。

在孩子沒有掌握方向盤的能力之前,家長要讓他坐在安全座椅上,并觀察自己是如何行使的。而后,才能在之后讓孩子自己坐上駕駛室開車。

管教只有在遵循成長規律掌握時機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家長應該記住這一點。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