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我們到底該不該打孩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試圖通過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就時常思索這個問題,而我個人的立場也是搖擺不定,每當孩子格外不聽話的時候,就覺得說,「打」是對的,可是事情過去之後,又偏向于說教,而不應該動手打孩子。
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最好的角度不是從父母的角度,而應該是從孩子的角度。
為什麼父母在打孩子的時候,孩子跑和不跑,兩種行為下,兩個孩子的人生差距如此之大?
因為兩個簡單的行為背後,是不同性格體現,而此行為之後,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1、敢跑到的孩子性格中有「不羈」 的一面
小時候被父母打,跑得比兔子都快的孩子,往往有兩種結局,他們不甘心當平庸的人,要麼闖出一番屬于自己的天空,要麼在缺乏管教下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一去不復返。
父母打孩子,孩子的反應,真的跟天性有關係,這種性格是與生具帶的,後天環境的作用很小。
2、不跑的孩子是那個懂事的孩子,也是那個保守的孩子
看著父母暴跳如雷,明明可以跑掉,免受皮肉之苦,卻甘願被打,這樣的孩子,是那個孝順的暖心的孩子,但是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會出彩,他們處處為人考慮,但是總是被人忽視,性格中也偏向保守,不敢挑戰新事物,也不敢嘗試新事物。
很多平凡的人們,都是這樣的性格,雖然沒有大的成就,但是可以安然地度過一生。
只有一些少數的人,童年留下心理陰影,一生都活在這種陰影下,自卑、敏感甚至是抑鬱。
1、長大以後身體素質的差異
經常被追著打的孩子從小就會練就一身本領,身體不太好的人一般還真的跑不贏他們。由于調皮,被打對于他們來說肯定就是家常便飯。如何能夠巧妙地躲避一場毒打,當然是逃跑了。
鄰居家有一個小孩子,因為淘氣總會被父母追著打,正是因為這樣,從小他就練就了「飛毛腿」的稱號。在學校跑三千米的時候,很多人跑到最後基本上都累得不行了,可是他卻依然是臉不紅心不跳的,體育更是一群人中的佼佼者。
2、跑的孩子比較聰明,很多事情懂得變通
以前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大哥和小弟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大哥從小比較老實幹練,父母打他的時候,他從來不反抗也不跑,就站在那裡讓父母打。所以從小就是老師和鄰居眼中的「好學生」。後來憑藉著這種踏實刻苦的精神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學,在他的人生中,自己的生活好像就是被安排好了一樣。
而小弟的性格就和他截然相反,父母打他的時候他會跑出去。雖然從小就被打上了「淘氣」的標籤,可是小聰明也是真的。有一次在課堂上,老師由于沒看清題,就給學生說了一種不可能算出答案的方法,並要求所有人都要按著這種方法算。
所有學生都聽了老師的話,固步自封地按照一種方法走到底。只有小弟換了一種方式計算,最後得出了正確的答案,
懂得變通的孩子換一句換說也是聰明。3、跑的孩子卻更容易得到糖
電視劇裡面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經典橋段,一個好人一生都在做好事,但是由于走錯了一步,做了一件錯事,所有人就都會覺得他十惡不赦。
但是一個壞人明明壞事做盡,就因為最後醒悟做了一件好事,觀眾就覺得他罪不至死。這就跟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越是懂事的孩子,在家庭裡面其實才越容易被忽視。
不跑的孩子懂父母不容易,懂父母打自己是為了自己好。若是因為自己的跑,害得父母生氣或者摔倒,他們會愧疚一輩子,這樣的孩子就是來報恩的。
可是這類人因為從小有自己相處的一套模式,所以很多時候就會顯得比較木訥。糖果媽媽寄語:
無論是跑還是不跑的孩子,只要家長悉心教導,都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是什麼性格,孩子大機率也會是什麼性格,在家庭中,父母的交往方式往往會影響孩子的認知。
如果有人犯錯能及時承認並改正,孩子也會變成這樣的人,但如果父母本身就是死鴨子嘴硬的人,孩子也不會通情達理的。
你平時打孩子,你家孩子跑嗎?歡迎留言探討~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