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父母再生氣,這4句話也絕不能對孩子說!句句戳心窩
2023/02/06

父母的話語,是孩子感受愛的重要方式,如果父母不會好好表達,愛也會變成傷害。

所以,愛孩子,就一定要學會好好說話。

很多家庭都有個傳統的溝通模式:明明可以溫和講述,卻總是反問;明明是關心,說出來的卻是責備——不好好說話,成了許多家庭的日常頑疾。

知乎上有個話題,叫「有個不好好說話的父母是什麼體驗」,有位匿名用戶的回答特別扎心:

很多人在和家人的相處中,似乎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對越親近的人,耐心越少;對越熟悉的人,戾氣越重。傷人的話,總是出自深愛之人的口。

尤其是在親子關系中,孩子是權力的弱勢方,面對父母的語言暴力,大多時候也只能無可奈何、默默忍受。

在很多親子溝通話題留言區里,那些從小就忍受父母「刀子嘴」的孩子,他們長大后,大多對生活不抱有希望、對自己失去信心。

「只要父母有啥不開心的能與我掛上一點鉤就會罵我,這樣的生活早就厭倦了。」「我的家人喜歡數落我、說我一無是處,我感覺世界上就沒有比我更糟糕的人了。」「‘怎麼不去死’,是家里人罵我的時候最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們當下的表情和語氣,都讓我覺得我毫無價值可言,我分分鐘都想從窗口跳出去。」……

美國心理咨詢專家帕雷夏·伊文斯在《語言虐待》一書里寫道,語言虐待也是一種暴力。

當人在受到語言暴力的攻擊時,情緒的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而沒有人覺得罵一罵孩子是一種虐待,因為孩子們不會表達、不習慣反抗,他們只是哭泣,後來就成了麻木。

于是我們習慣成自然,語言虐待慢慢就被合理化了,甚至還會說孩子「沒皮沒臉」。其實孩子內心里,早已經積攢了太多失望,且一生都無法與父母和解。

(某明星在綜藝節目里,經常貶低兒子)

雖然我們大部分時候,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刀子嘴豆腐心」式的提醒、「苦口婆心」式的勸說。但是對于孩子而言,他們并不擅長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父母細膩深沉的愛,相反,他們更關注大人直白的語言。

所以,愛也需要合理的表達,否則愛也會成為傷害。

今天虎媽整理了4類話語,這些話,請妳再生氣也不要對孩子說。

令人窒息的反問句

「妳自己沒看見啊?」「妳不知道啊?」「我之前跟妳說過多少遍了?」「這樣行不行心里沒點數嗎?」

反問的話語里,帶著強烈的負面情緒。

反問句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自己對對方的質疑和否定,同時表現了自己的優越感,所以會給孩子被鄙視和否認的感覺。

這些話每一句都帶著反問,看似是在與孩子溝通,實際上卻在用諷刺和責問的方式給孩子難堪。

潛台詞是:「妳很差勁。」

不妨把頤指氣使的輕蔑語氣,改成更為客觀直接的溝通:

❌「妳自己沒看見啊?」✔「就放在桌上呢,妳看見了沒?」❌「妳不知道啊?」✔「這個事情老師課上都提過了,妳應該要記住的呀。」❌「我之前跟妳說過多少遍了?」✔「我和妳講過很多次了,我希望妳下次能記住。」❌「這樣行不行心里沒點數嗎?」✔「如果妳問我的意見的話,我覺得可能不太行。」

一句話,只有被客觀地說出來,才是最能讓人接受的。

妳想對孩子說什麼,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他,永遠不要用「反問」去傷害孩子。

正話反說的嘲諷句

「妳能考不及格,妳可真是個人才。」「能把字寫得這麼潦草的,全天下估計找不出第二個來。」「又把湯碗打翻了?呵呵,我一點都不意外。」

諷刺、挖苦、嘲笑,這些話對于孩子來說,太殘忍。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

「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并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經形成了獨立的人格,且對自我有了感知。他們懂的雖然少,但并不代表沒有感覺。

家長的嘲諷,會讓孩子感到疑惑、受挫、不被尊重和害怕,從而自尊心、自信心都會受到傷害。

而且,妳和孩子說話的方式,就是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

父母說話的語氣、方式,孩子都會在潛移默化中模仿、吸收,內化成自己的性格。

所以那些戾氣很重、說話刻薄、看什麼都不滿意的人,他們的童年大多經歷過父母很多嘲諷式的責難,他們長大后也就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打壓貶損的否定句

「妳不嫌丟人,我還嫌丟人呢?看看人家孩子怎麼做的?」「妳可真是個豬腦子!」「廢物,啥都不會!」

央視《心理訪談》有一期《啃老十年的背后》節目。

其中有個女孩,大學畢業10年,一直待在家里啃老。

面對記者,她激動地指著母親控訴:「不管我做得怎麼樣,她就只知道潑冷水。

女孩的記憶當中,父母永遠是毒舌:「將來妳成事了,我給妳跪下」、「妳要是能成事,狗都能成事。」

媽媽本想用激將法讓女兒能把事情做好,卻沒想過,她的「刀子嘴」已經把孩子的心扎穿了。

久而久之,女孩出現嚴重的社交障礙,她無法正常和人交流,只能被迫在家待著。小時候媽媽說她「成不了事」,長大后真的應驗了。

「激將法」、「怕妳驕傲」、「激勵妳更努力」……中國式打擊教育,摧毀了太多孩子,因為:

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打擊教育,打擊就是打擊,披上了教育的外衣,也不能掩蓋它言語虐待的本質。

關心則亂的責備句

「不多穿點,凍病了可別找我。」「我說什麼來著?讓妳多穿點,現在可倒好,感冒了吧?」「頭疼了?哼,玩手機玩的唄。」

明明是充滿心疼的關心,但說出口,就成了刺心的責備。

我們無論對孩子說什麼,出發點一定都是「為妳好」。

但是「為妳好」,往往也會成為言語中傷最好的擋箭牌,讓我們在說話時格外放肆。

黃執中在某檔綜藝節目里說:

「那些為妳好的話,是不是真的‘為妳好’,不是說的人決定的,而是聽的人決定的。

中國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范圍內對 1000 多名普通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分析,在家里經常被數落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

有 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

父母是人,不是神,都會有情緒沖動、口無遮攔的時候。

但是我們需要牢記的一點是:無論是親近的人還是不熟悉的人,他們都有一樣的本性,所有良性的關系,無論對方是誰,都有相同的前提——獨立與尊重。

而越是親近的人,越應該好好呵護、認真對待。

新的一年,希望我們都能學會好好說話,和孩子溫柔溝通。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