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為什麼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后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2022/11/24

生活中,很多家長喜歡用「乖」與「不乖」來衡量孩子的表現,甚至定義好壞。比如,經常會對孩子說:「爸爸媽媽上班,你今天和奶奶在家乖嗎?」「你乖乖聽話,媽媽才能給你買玩具……」

所以孩子從小就有這樣的認知:只要自己表現得乖一點,大人就會高興;聽大人的話,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喜歡自己,夸獎自己。

而那些性格跳脫、頑皮和叛逆的孩子,往往會被批評、指責,甚至懲罰。因此為使自己脫離不好的「人設」, 他們只能收斂本性,努力做出聽話的樣子,讓父母和大家喜歡

很多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認可的一個結論:

孩子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長大之后心理問題越多;孩子小時候表現得越叛逆越不受束縛,長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為什麼會這樣呢?很多家長也許不能接受,明明是好孩子,長大后難道就變「壞」

了?還真不是危言聳聽,讓我們從4個維度去探析和理解孩子真正的內心世界。

孩子「乖巧」和 「懂事」,意味著失去自我

老家有個孩子,以優異成績考上我們省府最好的大學。但上大學才沒多久,心理就出現問題。她雖從小懂事,但都是迎合父母老師的期待。為得到更多的認可和表揚,她非常努力,始終是大家眼中的佼佼者,卻從來沒做過自己。

上大學后,沒了以前的光環效應,大家的關注和期望不再,沒有迎合的目標,所以她就失去了方向。心理漸漸出現問題,但害怕家人親友失望一直不敢表露,長期的壓抑和委屈,最終導致崩潰!

心理分析

孩子 通過身邊事物以及別人的評價來對自己進行觀察,然后形成一套自我認知。這樣的孩子往往

容易自負和攀比,他們安于現狀,不喜歡做出任何改變。

因為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好,對身邊事物,會持一種 負面的態度以及認知。在過分的安于現狀的同時,卻會 沉溺于從前的認知以及成就里不能自拔

教育支招

不要「捧殺」或一味地打擊孩子,這兩種極端都會讓孩子失去自我。要從小給孩子 樹立正確的是非對錯觀念,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同時,也要讓孩子 看到自己身上的長處和短處

孩子「乖巧」和 「懂事」,卻無法拒絕別人

有一次我二寶下去小區花園玩,他手里拿著一塊獨立包裝的小蛋糕。剛下了樓就見一個小朋友跑過來,盯著他手里的蛋糕問可不可以給他吃。孩子有點猶豫,但最終還是遞給了對方。

結果那個孩子開心地走了,我家娃卻委屈地掉眼淚。要知道他自己也特別想吃,而且蛋糕僅此一塊,還沒來得及吃一口啊!

心理分析

對于有些孩子來說,拒絕是一件困難的事: 他害怕拒絕后別人不高興,擔心大人的指責自己,或受到同伙的孤立和疏遠。

但人生來「自私」,正常情況下 需要先滿足自己才有余力去滿足別人。孩子委曲求全,強迫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怎會不傷心難過?長此以往, 孩子被動,更不善表露自己真正的需求

教育支招

家長不要強制要求孩子分享,如果要 分享一定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礎上。對于別人不合理的要求,引導孩子 學會嚴詞拒絕。不愿意做的事,要教會他大聲說出來。低質量社交不如高質量獨處, 不要為了博取別人的好感而委屈了自己

孩子「乖巧」和 「懂事」,通常有著嚴厲的家教

莞媽以前有位同事,她只要聽到別人的稱贊就會覺得很不自在,認為自己受之有愧。

但如果別人有不好的評價,她又會極端地認為對方全盤否定自己,并因此變得消沉不已。

這源于她有個強勢的媽媽,生活、學習甚至感情上,事事干預。媽媽控制型的愛,貫穿她整個學生時代。后來她畢業結婚生子,早已脫離原生家庭,但心里已經形成一套「超我」評價標準,無時不在「掌控」她的言行。

心理分析

過于嚴厲的家庭教育,會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難以表達自己心中所愿所想。 孩子的想法每被駁回一次,其做事就會退縮一分

很多時候,孩子哪怕再努力、表現得再好,都 得不到父母的一句褒獎。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自己無用,做不好任何事情,并因此 變得過于內向和極度自卑

教育支招

兒童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認為: 足夠好的母親(good-enough mother)

,要在孩子嬰幼兒時期要表現得足夠好(good),為孩子遮風擋雨,幫助孩子建立足夠的安全感。

隨著孩子成長,母親要逐漸學會放手,讓孩子獨自面對和解決一些事情。孩子需要時及時出現,不需要時,適時退開(enough)。如果媽媽 一直處于good模式,就會出現強勢的母親和懦弱的孩子

孩子「乖巧」和「懂事」,常常導致討好型人格

一位寶媽說,我女兒才3歲半,很會討好大家,還知道看人臉色行事。剛開始我還覺得開心,以為女兒特別乖巧聽話。但慢慢我才發現,其實她很多情緒都是裝出來的,并不是她真正的想法,看她這樣我特別難受!

心理分析

像這位媽媽所說的孩子,就是 「討好型人格」的一種表現。「討好型人格」最典型的場景就是,別人提出要求和意見, 表面上欣然接受,但其實自己心里并不能自洽

孩子下意識接受以后,慢慢地才「回味」過來,或許自己不愿意,又或者根本做不到。這樣的孩子,往往 把別人的情緒和感受放在首位,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則顯得不重要

教育支招

在孩子6歲前,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 安全感。家長對孩子的 關心和愛護,是幫助他脫離討好型人格最好的「武器」。在 鼓勵和欣賞中成長的孩子,才會更加自信,并有 很強的自我認同感,如此他才「不屑于」討好他人

寫在最后

當然,我們今天的話題,并非一道判斷題。雖然很多「乖」孩子長大后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但不意味著所有孩子都會有心理問題。

文章初衷,是希望家長們 不必過于追求孩子「乖巧」和「聽話」,要尊重和看到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不必成為任何人眼中的樣子,而是讓他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