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帶著果寶在小區散步。出籠的「神獸們」玩得不亦樂乎,這一陣子,天天居家上網課,可把孩子們「憋」壞了。
遛娃的媽媽們聚在一起聊著孩子的教育話題,有人說:「幼兒園才三年,疫情就占了一半,沒怎麼學,又要畢業了。」
沒完沒了,反反復復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給無數父母們敲響了一記警鐘。
疫情發生后這兩年,正是我們經歷的最艱難的時間,雖然難熬,但孩子的教育卻不能停息。
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錯過了就不會重來。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因為疫情等一些客觀因素,而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
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最后都會成為深深的遺憾。
然而,真正的教育不是拼起跑,而是教孩子跑的遠、跑的久。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
「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后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
因此,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這三種能力,受益一生。
01獨立生存的自理能力曾經在網絡上見到一句話,深有感觸,「
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父母缺位,會讓孩子野蠻生長;父母不肯退出孩子的人生,則會令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曾經有人做過一次調查,發現最早離開父母的一批00后普遍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的問題。
自理能力看似簡單,實則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卻一點也不小。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長遠。孩子終有離開父母的一天,他終將要自己闖蕩這個世界。
你是希望他被照顧得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外面風霜的洗禮?
還是希望他能獨立生存,不管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從容應對,吃上一口飯?
為人父母,我們有兩個任務一定要做好:
一是陪伴他成長,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
二是教會孩子生活自理,促進他獨立成長。
蒙臺梭利博士說:「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標,就是要讓孩子能夠自立;
無論在精神上、物質上都毋須依賴父母,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負責」。
孩子12歲前,一定要讓他養成獨立的自理能力。
不能只關心他的學習,學習成績再好,沒有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的基本能力,終將會被社會所淘汰。
02對抗挫折的抵御能力教育孩子,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誤區:一直鼓勵孩子考試100分,拿到第一名,我們總是教給孩子成功,但很少教孩子面臨失敗。
在很多父母眼中,只看到孩子成功時候的喜悅,卻忽視了孩子面臨失敗時候的感受。
「沒事的,下一次做好就行了!」、「下一次再考第一名」,打雞血也好,心靈雞湯也罷,成人并不在意孩子面對挫折時候心理的承受能力。
龍應臺說:「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 」
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忽視,孩子心里淤積的「疙瘩」就會越來越大;
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總有不知所措、走投無路的時候,最后只會造成無盡的悲痛。
上海一個17歲少年,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遭批評。
母親開車接他回家,多說了他兩句,他卻在途徑蘆浦大橋的時候,趁著車子暫停的間隙,毫不猶豫地打開車門,直奔橋邊,頭也不回地跳了下去。
一個14歲的女生因為和家人發生口角,處于叛逆期的她憤而離家出走,夜晚獨自一人跑到國道上。
幸好被執勤的員警及時發現,了解情況后把她安全送到家。
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真的是刻不容緩!
生活哪能一帆風順,越早讓孩子體驗挫折,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孩子越能早積累面對失敗的平常心。
有句話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抗挫力,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他們逆風翻盤的力量之源。
03敬畏規則的界限意識對于孩子而言,一定要讓他懂規矩,做到兩點:一是遵守規則意識,二是做到界限感。
1、規則意識什麼是規則?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不能有傷害自己、打擾他人、破壞環境的行為,所說、說行、所做符合群體生活共同準則。
比如過馬路時候闖紅燈的行為,無論老師囑咐了多少遍,總有一些孩子在放學的時候違反交通規則。
而一旦不小心受到了傷害,或重或輕,你都會心疼一陣子,乃至一輩子。
這都是抱有僥幸心理,違反規則所帶來的傷害。
只有教會孩子理解并遵守規則,才能保證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蒙臺梭利博士說,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你可以給孩子自由,但一定是建立規則之上,無拘無束、不管不問,那不是散養孩子,而是在縱容他「野蠻」生長。
愛孩子,就要給孩子立規則,若不給孩子立規矩,再好的教育都是無用的。
2、界限意識人與人相處,無非就兩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這就意味著每個人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會存在著一定的界限。
教會孩子分寸感和界限感很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間都會有各自的安全領域存在;
一旦沒有分寸隨意跨越邊界,便會引來無數麻煩。
千萬別以為關系近,就可以肆無忌憚,有時候正是由于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令對方生厭,甚至刺痛對方,引起親密關系的崩塌。
親子之間也需要一定的界限感,如果沒有界限感,做父母的就很容「越位」,包辦甚至替代孩子本該自己做的事情。
這樣不僅「侵犯」了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甚至還影響了彼此之間的親子關系。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曾說:「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很多家庭缺少的,往往就是這種與孩子之間恰到好處的界限感。
父母對孩子關注太多,做的太多,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到頭來卻只感動了自己,而耽誤了孩子。
俄羅斯作家邦達列夫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邊界感。」
尤其是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界限感更加重要。
千萬不要小瞧「界限感」的教育,因為它是一個孩子未來是否有「和諧親密關系」的根源,也是一個孩子敢于說「不」的底氣。
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所說:
「這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孩子小的時候,一切壓力都由父母扛著,可是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自己獨立面對人生。
你若真的愛孩子,就一定要「逼」他養成這三種能力,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