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對于孩子,你最大的祝愿是什麼?
左思右想,你可能會說:「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好。」
多麼簡單樸實的愿望。只是,看著動不動就發脾氣,一言不合就撒潑打滾、暴躁不安甚至打人的孩子,你是不是會困惑:「我的孩子,他真的快樂嗎?」
快樂是什麼?什麼樣的孩子,才算是快樂的孩子?
哈佛大學曾有一個「哈佛學前項目」,這個研究,追蹤記錄了上千個孩子及其家庭,持續了37年。
最后,這個項目總結了快樂孩子的6個共性:
①偶爾有不滿,但大部分時間都享受自己的生活,對周圍事物滿意;
②跟身邊的人——家人、老師、同學、朋友相處得愉快;
③能大方分享自己的東西,待人接物有禮貌和分寸;
④和人溝通時,表達力強,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⑤社交能力強,和同齡人玩得來;
⑥自信心強。
真正快樂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們似乎真的沒有多少煩惱,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抱怨不已。他們也很熱愛生活,喜愛周邊的一切,不會動不動就生氣。
那,為什麼有的孩子快樂,有的孩子卻總是充滿了負面情緒呢?
哈佛研究發現,要養出快樂孩子,6歲前有3個性格關鍵期,要抓住。
《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一個重要的本領——哭泣。
哭,這是孩子最基本的本能,也是一種最重要的本領。他通過哭,喚起母親的愛憐,也引起母親的注意。
可以說,哭,能讓孩子生存下來。
●半歲以前,孩子哭的含義很簡單——我不舒服。
由于不會說話,也沒力氣,更不能自理,所以,他只好用哭聲告訴媽媽:
我難受。到底哪里難受呢?
這就考驗媽媽平時與孩子的親密程度了。回應孩子情緒越多的媽媽,就越能解讀孩子發出的信號。
●半歲以后,孩子的哭聲加入了更多的情緒——害怕、煩躁、生氣等等。他也在試探,媽媽到底有多接納他。
在這一階段,孩子會與媽媽建立依戀關系。并且,依戀關系的緊密程度,會決定孩子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進而決定他的性格。
孩子哭鬧,媽媽冷處理或者很少回應,這時候,孩子的性格里,就會加入第一種負面情緒:不信任——我餓了沒人管,害怕沒人安慰,生氣沒人理解,這個世界是不可信任的。
有這樣信念的孩子,他性格比較膽怯,適應能力也較差,去到陌生的地方,更易焦躁不安。
相反,如果在這一階段,媽媽與孩子互動多,常常回應孩子的情緒,那孩子對這個世界,就充滿信任感。
不管去到哪,他的注意力都不在「這里安不安全」上,而是被環境里的新奇事物所吸引。
所以,你可以去看,當一群孩子去到某一個地方時,那些緊張、畏縮的孩子,他一般信任感不強。
而那些走到哪都嘰嘰喳喳、蹦蹦跳跳的孩子,他的安全感更強,也更享受生活。當然,他們過得也更快樂。
在孩子人生的第一階段,不管是媽媽,還是主要養育孩子的家人,我們要做的,就是多和孩子互動、積極回應他的情緒。
埃里克森「人生八階段」指出,第二階段的孩子,他需要發展出自主感。
一歲半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識」
萌芽,這是他區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重要時期。這時候,他需要通過自主控制自己的身體,來發展第二種品質——自信心。
這階段,他的口頭禪可能是「我不」。
「不要趴在地上。」
「我不。」
「不要碰狗狗。」
「我不!」
「不要踩那個水坑。」
「我不~」
你會覺得,2、3歲的孩子,真的比狗還嫌。于是,你有越來越多的告誡「不要做」,而孩子也有越來越多的「我不」來反抗。
孩子就是想通過「自主控制自己行動」的方式,來告訴你:「我想自己說了算。」
被允許發展自主的孩子,他的自信心會更強。
而一做什麼就被打擊和指責的孩子,他的人生會加入第二種負面情緒:羞恥感——不管我做什麼都是錯的,我的所有行為都是不好的,是該感到羞愧的。
這樣的孩子,一般畏手畏腳,不敢拿主意,需要依靠他人做決定。
而且,他們意志也很薄弱,做什麼都容易半途而廢。當然,養育2-3歲的孩子,不是說他做什麼你都要同意,而是你在選擇「不同意」時,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比如說給孩子選擇。孩子不想穿衣服,問問他:「你是想要爸爸幫你穿,還是媽媽給你穿?你是想左手先伸進來,還是右手先伸進來?」
給孩子做選擇這一招,屢試不爽,這也是我給布妞用得最多的一招。當你的孩子倔強不肯合作時,不妨多試試這個方法。
因為給孩子選擇,就是給了他掌控感,讓他覺得,這件事是我自主決定的,而不是爸爸媽媽命令我做的。
《園丁與木匠》一書提到,孩子的大腦,會由「探索式發展」,逐漸轉變成「掌控式發展」 。而6歲前的孩子,正處于「探索式發展」階段。
探索式發展,就注定孩子會是個「好奇寶寶」。他喜歡問問題,更喜歡親自動手做。
所以,3-6歲階段的孩子,他的口頭禪就是「為什麼」和「我來做」。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如果我們不知道答案,就老老實實回答不知道,不要給一個錯誤答案誤導孩子。也可以利用工具,陪著孩子一起尋找答案。
但最不要做的,就是訓斥他:「我說是這樣就是這樣,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另外,面對孩子主動做事情的心,多包容、少打擊。
6歲前的孩子,能力不夠、經驗不足,他們做事情常常是「幫倒忙」。這非常考驗父母的耐心和包容心。
面對孩子做錯事、搞砸事,如果我們的口頭禪是:「我說了不要你做,你偏要做,看看你做的好事!」
被指責多了,孩子就會害怕犯錯,慢慢地,他就會發展出人生第三種負面情緒:低價值感——我總是做不好,我真沒用。
相反,那些被允許探索和主動做事的孩子,他會發展出主動感。遇到問題,他喜歡迎難而上,做事果斷又有計劃。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