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親子知識
育兒教育
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一字之差,差別竟然這麼大,千萬別不在意!
2022/12/05

幾乎全世界的孩子叫自己的親生母親都是「媽媽」,各個國家的發音也很相似,許多孩子在誕生之后,第一個學會的話就是「媽媽」,這讓眾多媽媽們倍感欣慰幸福。

孩子對自己的稱呼總能溫暖媽媽的心房,但是寶媽們有沒有關注過,自家孩子對自己在稱呼上的變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對母親的稱呼, 從「媽媽」變成了「媽」,隨著年齡越大,「媽」的叫法越普遍。

不是認為,這只是簡單的一個由繁變簡的稱呼變化,真是為了省事嗎?其實不然,這背后隱藏著4種原因變化,父母要多多注意留心。

到底是哪4種變化?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媽媽」和「媽」有什麼分別?背后隱藏4種原因

1.自我意識在覺醒

孩子的自我意識在慢慢覺醒,開始誕生自己的主見和想法,這是在第一次嘗試「自己做主」,「媽媽」的叫法是父母所教授的,孩子并沒有自己的選擇,而當孩子開始叫「媽」時,也是在變向告訴父母:我長大啦,我不再是小孩子了。

2.心智逐漸成熟

孩子的心智在成長中變得成熟,對于從前撒嬌似的叫「媽媽」感到害羞,不好意思,認為都是上幼兒園的小孩子才會叫「媽媽」,所以感覺很難開口。

3.孩子的發音系統完善

小孩子的發音系統沒有完全發育,因此在說話上會有些吃力,并且經常會使用疊字,而孩子長大后,發音系統將近完善,所以會開始用言簡意賅的叫法。

4.親子關系疏遠惡化

有時候,親子關系的惡化也會導致孩子在稱呼上出現改變,「媽媽」比較親昵,聽起來像是撒嬌,而對親子關系疏遠的孩子,由于反感,所以會用改變稱呼的方式來表達不滿情緒。

發現孩子出現變化后,父母應該怎麼做?

1.讓孩子有私人空間

出現這種變化后,說明孩子已經長大了,父母應該給孩子留有私人空間,不要過分管束孩子,更不要做出監視孩子一舉一動的行為。

2.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

有些父母喜歡將自己擺的很高,用身份來壓制、教育孩子,但這其實并不好。父母應該以平等的身份來對待孩子,將孩子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寄語:

父母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有了這個想法,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來培養孩子,但要注意,在發現孩子有一些細微變化時,不要過分糾正,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哈佛耗時75年研究發現:長大后「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會有「4大特征」
2023/03/16
這4種「面相」的孩子天生聰明智商高,占1個家長也要偷著樂
2023/03/20
有3種準媽媽會生出高智商寶寶,她們的這些做法,值得女性們學習
2023/03/14
「媽媽,我碗里有根頭髮」,兩位媽媽的不同處理方式,彰顯情商高低
2023/03/20
兒子在公車上突然「喊肚子疼」,爸爸立刻報警,司機:孩子真機靈
2023/03/14
13歲女兒脖子有「草莓印」,媽媽發現后,一招糾正「女兒戀愛觀」
2023/03/14
如果孩子身上有「這6個跡象」,說明你把他教得很好,他已贏在起跑線
2023/03/14
龍鳳胎!婆婆不讓我「給兒子換尿布」 有一天趁婆婆下去買菜,我解開了包著兒子的尿布,馬上就明白!誤解婆婆,從內心感動到哭!
2023/03/14
孩子出生月份與孩子智商有關?這幾個方面很關鍵,現在知道還不晚
2023/03/16
世界上最帥早產兒!男嬰一出生就有張「明星臉」,2歲近照曝光,網贊:帥到令人著迷~
2023/03/14
圖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