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媽媽說:「今天又吼了孩子,有點后悔,他成了我情緒發泄的犧牲品。」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同樣的經歷,自己每天一堆雞毛蒜皮的事,累得筋疲力盡,還得面對孩子的頑皮,當孩子有任何任性的小舉動,都讓人感到崩潰。忍不住對孩子河東獅吼。
但是,家長們是否考慮到長期被吼對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多大?
知乎上,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小時候爸爸總是脾氣暴躁,總是動不動就吼罵網友。他知道爸爸工作很累很辛苦,但是每一次被吼,他還是覺得特別難受,忍不住流眼淚。這卻是爸爸的雷點,網友一哭,爸爸就更加不開心,變本加厲地吼孩子,讓孩子不許哭。其實他并不想哭,但是身體忍不住。
漸漸地,他在家變得很沉默,現在已經長大了,還是在家說不了幾句話,與爸爸的交流更是稀少。
他說,他害怕和爸爸單獨待在同一空間里。寧愿自己一個人,也不想面對爸爸,即使理解與深愛著爸爸。有一好友恰好與之相反,她的父母從小就對她很好,不曾吼她,卻也不是溺愛。每次犯錯,父母不是指責而是耐心地講道理。她與父母的相處更像是朋友間的交往,無話不說,其樂融融。她的性格也格外活潑開朗,從骨子里透露著吸引人的自信與活力。
二者可謂是天壤之別,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被吼大的孩子與沒被喉的孩子差距之大。
長期被吼的孩子性格懦弱,缺乏安全感。沒被吼的孩子性格大方,有安全感。 長期被吼的孩子缺乏自信,做事優柔寡斷。沒被吼的孩子自信有主見,做事勇敢果斷。
長期被吼的孩子脾氣暴躁,容易發脾氣。沒被吼的孩子對世界充滿希望,樂觀積極向上。 長期被吼的孩子很懂事,總是討好他人,迷失自己。沒被吼的孩子懂得自己想要并且會積極爭取。首先應該保持冷靜,了解事情原委,避免冤枉孩子。 其次,應該耐心告訴孩子哪里做錯了,應該怎樣做,并且該如何彌補錯誤,為自己犯的錯負責。
放下自己的身段,安撫那個恐懼的孩子。
一旦我們吼了孩子,給自己幾分鐘時間平復情緒,然后試著抱抱孩子,并且告訴他,爸爸/媽媽雖然吼了你,但還是愛你的,下一次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很多孩子在受到吼罵之后感到恐懼,但是一言不發保持沉默。但實際上,這是孩子在將負能量積壓,會導致孩子失去處理與親人間親密關系的能力,是本該是最親密的人卻成為了無法靠近的陌生人
總之,長期被吼與從沒被吼的孩子會有很大的差別,教育孩子千萬不能奉行「吼罵教育」,否則只會適得其反。給孩子愛、信心與力量,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