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教育方式都在鼓勵孩子勇敢地向父母表達愛意,也讓家長要回應孩子的愛。打那是被沉悶的工作擠壓著,回家后常常沒有機會和孩子交流。但是很多孩子都知道父母的辛苦,平時都是貼心的小棉襖。
琳琳是一名一年級的孩子,今年七歲了。因為是獨生子女,父母工作繁忙她常常自己一個人待在家里,所以非常的文靜。
父母從未在琳琳跟前表達過對她的喜愛,而琳琳沒有人教,也不擅長對父母說愛。而父母眼里的女兒是懂事安靜的。于是這樣沉默地愛在琳琳的試卷發下來后「攻破」了。
琳琳的成績一直是父母的驕傲,在家長看來孩子不用教導,就能有優異的成績,說明孩子真的很聰明。作為一直滿分成績的琳琳,才知道自己的成績是因為一個錯別字,才被扣到了99.5分,這讓細心的琳琳一時不能接受這樣的錯誤,回家后直接大哭起來。
嚇得媽媽以為是什麼問題,直到看看孩子的試卷,寫著關于媽媽的話題。讓孩子對媽媽表達自己的愛。
孩子說了很多的話:「希望爸爸媽媽工作能夠順利,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陪我,答應帶我去的游樂園、動物園、博物館都沒有帶我去,別的小朋友在講周末去哪兒玩,只有我什麼地方都沒去,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帶我去看看,不然我就快長大了。」
看到這里媽媽已經潰不成聲,不知道因為平時工作忙,回家就拿這句話搪塞孩子,結果孩子記住了,并且有還十分乖巧的沒有在提及之前出去的事,但是孩子卻因為里面的一個錯別字哭了,認為自己辜負了爸爸媽媽的期望。
1. 毫無安全感,形成討好型人格
父母不常與孩子交流,孩子看到冷漠的父母,既想靠近又害怕。這樣很容易就把孩子的安全感消滅掉,在家里這麼溫馨的環境下,孩子卻沒有感覺到歸屬感。
就會形成一種討好的狀態,一切以別人的意愿為主去做事,只要父母們喜歡的,就會努力的表現,只要父母能夠夸夸自己看到自己的收獲,孩子就會感覺到滿足,這樣的家庭模式在中國非常常見。
2. 不愿意社交,溝通交流出現障礙
感覺不到家庭愛意的孩子,在外面也不愛社交,不喜歡和人溝通。在集體中感覺自己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感覺自己是異類,總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就是因為在家長身上沒有得到認同感。
3. 變得沉默,不愿意運動
冷漠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身上沒有活力,不愿意說話,不愿意外出運動。喜歡一個人待著,認為大家看自己的目光別有深意,不愿意出去外面玩耍。
如果父母說了一句自己不好的,孩子會越發的沉默,不為自己做辯解。
原生家庭對孩子性格,言行舉止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不要覺得忽視孩子的感受,父母對子女的態度很大程度影響他們的一生,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重視起來,尤其是身心方面的。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