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快訊
激勵孩子的9句良言妙語,天天說,孩子更自信!
2023/07/01

父母的嘴,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命運。

你的良言,會成為孩子前進的燈塔;你的惡語,也會成為孩子心里的毒瘤。

有位心理咨詢師接診了一個5歲的小女孩。

女孩一直不愿意開口和父母說話,只是每天躲在房間里,對著一只毛絨玩具自言自語。

父母以為女兒有什麼問題,焦慮萬分,趕忙帶著她四處求醫。

好幾次心理治療過后,小女孩終于說出了實情:「因為玩具不會開口罵我......」

原來,女孩的媽媽經常有意無意指責孩子:

「你能不能別添亂了?」

「你哭什麼哭?」

「你怎麼這麼笨!」

有人說,父母的嘴,就是孩子一生的風水。

說錯了,孩子自卑怯懦,備受煎熬;說對了,孩子自信獨立,內心富足。

如果你也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不妨常把這9句口頭禪掛在嘴邊。

「沒關系」

當孩子犯錯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說他不懂事、惹麻煩,罵他屢教不改......

然而,當你劈頭蓋臉就對孩子一頓責罵,孩子不僅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還會在以后犯錯時,因為害怕而選擇撒謊、找借口來逃避責任。

記得《原生家庭》中有一句話:

孩子應該擁有犯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權利,犯個錯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這是他們嘗試新事物并建立自信心的途徑。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犯錯、不斷改錯,然后完善自己的過程。

如果只是被斥責,卻沒有受教,孩子就永遠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該如何改正。

所以與其吼孩子罵孩子,不如蹲下身抱抱孩子:

「沒關系,媽媽能理解你。」

然后再耐心聽聽孩子的解釋,了解孩子的困境,一步步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父母的理解與關懷,才是孩子擁有價值感和自信心的關鍵。

「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了」

一位女孩曾在《少年說》的天台上對著母親吶喊:

「不要再對我使用激將法了,這個不適合我,不然我就一定會覺得自己很差。」

但是媽媽卻毫不在意:

「我覺得你的性格就需要打擊。不打擊一下,你可能就有點飄。」

女孩最后只能黯然離場。

打擊不是鞭策,挖苦不是激勵。

這些源源不斷地否定,只會帶給孩子匱乏感和挫敗感,讓他們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人類的本質,都是希望得到肯定和欣賞的。

就像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一樣,一群資質普通的學生,因為得到肯定和欣賞,在正向的暗示中真的成為了一群出類拔萃的人。

看到孩子的付出,肯定孩子的努力,多對孩子說「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你進步了」。

孩子才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自信,日漸優秀。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父母最錯誤的溝通方式之一,是不懂共情,忽略感受。

當孩子鬧脾氣、有情緒時,父母是理解疏導,還是暴力壓制,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心理,也決定著他對待他人對待世界的態度。

就像《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說的那樣:

「孩子的情緒就像是流動的水,源頭就是他的內心。

如果在水前設置了障礙,水要麼繞過障礙,改變流動方向,要麼只好回流到源頭,這也意味著孩子將情緒加諸自身,傷害自己。」

所以,當孩子難過、傷心、感覺挫敗時,不要說:

「有什麼好哭的!」

「你發什麼脾氣!」

而要說:

「媽媽知道你心里難過。」

「我理解你的感受。」

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才能真正推動孩子做出改變。

「我相信你」

曾經看過一個視訊。

一個3歲的小男孩練習跳遠,但跳了幾次都跳不過去。

後來他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再往前跳。

這時候,在一旁的爸爸伸出手,不停地告訴孩子:

「不怕,往前跳吧,爸爸相信你,爸爸會保護你的。」

小男孩聽著爸爸的話,猶豫再三,最后鼓足勇氣不斷挑戰,終于跳了過去。

這就是父母的信任和保護帶來的力量。

父母的一句「我相信你」,會讓孩子產生「我能行」的良好感覺,會讓他做什麼事都有信心、有動力,充分發揮潛能。

所以當孩子想要學習新技能時,不要嫌他笨手笨腳做不好,而要告訴他:

「我相信你可以做好的。」

當孩子嘗試做一件事情卻屢屢失敗時,不要批評他,而要告訴他:

「你能行的,我相信下次你會做得更好。」

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父母給予孩子的信任,總能讓孩子重新振作,重拾自信。

「寶貝,對不起」

曾有人在微博發起過投票:你的父母會和你道歉嗎?

4.5萬人參與,但會道歉的父母卻寥寥無幾,許多孩子在評論區哭訴:

「我爸媽永遠覺得自己是對的。」

「我媽道歉就是喊我吃飯,我爸道歉就是給我打錢。」

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的正確道歉有好處:

增強孩子的自我反省、承擔責任和人際交往的能力;

減少孩子的偏執、受害者立場和責備傾向;

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沖突處理模式。

好父母,不怕向孩子認錯。

沒忍住吼了孩子、冤枉了孩子、答應孩子的沒做到......主動承認、及時道歉,身體力行地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自信、正直、有擔當的人。

「你可以自己決定」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組實驗,結果發現:

從1歲開始擁有自我選擇權的孩子,長大后會比只會聽從父母命令行動的孩子,自控力更強,獨立性更高。

這意味著,讓孩子多做選擇,可以讓孩子變得自信和獨立。

可很多父母卻恰恰做反了:

小到每天吃什麼、穿什麼,全都替孩子包辦了;大到上什麼興趣班、選擇什麼專業,事事替孩子做主。

因為怕孩子走彎路、受傷害,所以不給孩子做決定的機會。

一次次剝奪孩子承擔和負責的機會,最后孩子只會變得依賴父母、不懂思考、毫無主見。

「你可以自己決定。」

這句看似很隨意的話,卻能讓孩子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自主感和掌控感。

那種「自己說了算」的感受,是孩子主動進步的源泉,也是他跌倒了還能爬起的動力。

「你感覺怎麼樣」

為什麼那個嘰嘰喳喳、廢話不停的孩子,慢慢就變得沉默寡言,與父母無話可說?

孩子分享欲的喪失,其實源于父母錯誤的溝通方式,比如:

開口就是指責、總是愛說大道理、每天不停地嘮叨、任何話題到最后都變成了談學習......

這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不被尊重、不被重視的。沒有人在乎他的情緒,沒有人理解他的感受。

久而久之,他有事就會瞞著你,也不敢對你說真話,親子間便豎起了高墻。

作家周國平曾說,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當作朋友,才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多問問孩子「你覺得呢?」「你感覺怎麼樣?」,才能保護孩子的分享欲,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

要知道,父母的理解和在意,勝過一切道理和教化。

「你自己也可以做到」

在自然界有一條法則:

小狐貍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被父母趕出去獨自謀生,它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

看似殘忍的舉動,恰恰能讓小狐貍成為一個正常獨立的個體。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因為過度擔心,而給孩子過多的關注和幫助。

孩子想要幫忙收拾碗筷,父母就急急忙忙說:

「放下來,媽媽收拾就好。」

孩子想要自己坐公交車上學,父母又不放心:

「太危險了,媽媽送你去。」

心理學家朱迪斯·洛克博士在臨床治療中發現:

父母們越來越多參與到孩子們的生活,導致孩子沒機會學習怎麼做一個成年人。

如果父母只注重「保護孩子」,而不給孩子「探索嘗試」的機會,孩子永遠都只能依附在父母身上。

倘如希望孩子學會獨立,不妨學學「狠心」的老狐貍:

大膽放手,讓孩子去獨立完成一件事。

「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繪本《大衛不可以》里,大衛是個特別調皮的孩子。

他總是在家爬高爬低,把自己弄得滿身是泥,在浴缸里搗亂......所以媽媽總是把「不可以」掛在嘴邊。

後來,他又打碎了媽媽的花瓶,媽媽生氣地讓他面壁思過。

大衛哭得很傷心很絕望,媽媽立馬將他抱在了懷里,對他說了一句:「大衛,乖,我愛你。」

那一刻,大衛所有的無助、惶恐、害怕全都消失了。

弗洛伊德說過:

我發現,那些認為自己被母親喜歡或偏愛的人,在生活中會展示對自己的信心、無法撼動的樂觀,常常顯得英勇,而且總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不要把愛藏在內心深處。

不管是孩子闖禍了、遇到困難了、被人欺負了,都要直白又真摯地告訴孩子:

「爸爸媽媽愛你。」

「爸爸媽媽永遠都是你的后盾。」

這一句句充滿愛意的告白,是我們給孩子一生的最美好的禮物。

蒙台梭利曾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孩子是向上還是墮落,是自信還是自卑,全在父母日常的言行里。

孩子99%的優秀,都來自父母1%的改變。

從今天起,管住自己的嘴,不揭孩子的短;多給孩子正向的反饋,少給孩子負面的評價。相信孩子定能一天比一天自信獨立!

與所有父母共勉。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低與出生月份有關, 這倆月份出生的娃更聰明
2023/07/04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待在家裡!
2023/07/04
孩子是否「孝順」與出生順序有關 ?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學說法
2023/07/04
孩子哭鬧時,說「這2句話」比說10句「別哭了」更管用 ,寶媽來看!
2023/07/04
心理學發現:若孩子不喜歡「做4件事」,說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2023/07/04
「寧可孩子成績差,也別送他去補課」,資深教師的話, 值得深思
2023/07/04
「兒子的臉被同學破相」,這位媽媽的做法, 連老師都甘拜下風
2023/07/04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時,就帶他去3個地方看看, 勝過千言萬語
2023/07/04
夫妻同房被5歲的女兒撞見,氣氛瞬間很尷尬,高情商媽媽「巧妙化解」
2023/07/04
一個暑假,懶爸爸將「4歲兒子」帶出超強專注力,「3個笨方法」暗藏大智慧
2023/07/04
「台灣最美雙胞胎」長大了!如今20年過去了,顏值依舊在線碾壓網紅「模樣清新可人」,網喊:簡直美到認不出
2023/07/04
捷運最暖小哥!聽耳機裝睡往下看「默默用手撐著」,一夕爆紅「獲10萬粉絲」網:最好的炫富
2023/07/04
兒子失蹤後,夫妻倆領養了女孩,17年後看到女兒畢業合影,一眼認出女兒同學,不敢置信抱頭痛哭
2023/07/04
孩子取名「父姓加母姓」,出生證護士打多一字,媽媽不怒反喜:不改了!
2023/07/04
他在捷運上追動漫「旁邊小孩也擠過來看」 媽媽竟皺眉嗆「可以不要看手機嗎」原因讓他傻爆眼
2023/07/04
這個小學生「考零分」,他的答案被po上網時,網友大讚「根本是天才」 還質問老師「到底哪裡錯了」
2023/07/04
英語班主任太牛了:將單詞、語法、時態匯成表, 全班學生回回拿滿分
2023/07/04
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要看這兩條標準
2023/07/04
孩子跟誰睡就跟誰親?科學解釋真是這麼回事,錯過依戀時期,娃和媽媽可能也不親!
2023/07/04
「媽媽,我想要和你一起睡」孩子的潛台詞,你讀懂了嗎?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