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期孩子的抑郁情緒中,缺乏親子溝通和親子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而親子溝通和交流這方面一定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養成這個習慣,不能突然就要求孩子講那些心里話。
與父母愿意溝通的好習慣,一定要從小就培養,從小培養好了,長大了孩子自然什麼事情,都會向你征求意見。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什麼事都會與你溝通交流的話,他長大了自然有什麼事情,也會向你征求意見。
平時我在接兒子放學的時候,很喜歡和他聊一些家學校里的事情。兒子也很喜歡和我講他學校里的事情。有時候已經到家了,我在房間里寫文章,他會突然跑過來說媽媽媽媽你知道嗎?我們今天發生了一件什麼什麼的事情。
我會停下來繞有興趣的聽他講班級里的事情。有位朋友曾經對我說:
後來我問了問她們倆的相處模式,才發現朋友屬于比較強勢型,只要孩子犯一點錯誤,她就會很嚴厲的要求。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用自己的行動來反饋,發生什麼問題都不肯和媽媽說,這樣也就不會遭到批評。
你可以認真觀察,當孩子和同齡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會玩得特別開心,因為他們彼此的愛好話題都是同樣的,通常是一個孩子在聊起一件事情的時候,另一個孩子會特別感興趣的在聽。他們的笑點也是一樣的。大人覺得很無聊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都覺得很有趣。
這就是區別,當你覺得孩子什麼話都不愿意和你說的時候,你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時和孩子說話方式是不是存在問題。
有的寶媽說:自己孩子在課堂上特別不愛發言。
孩子在課堂上發言是對自己的答案有自信的表現,如果孩子整天的話語得不到正確的回應,甚至經常被打斷或者制止,他就會越來越不自信。
而當孩子在和父母聊天,如果能清晰知曉到來自父母的尊重與興趣,就會越來越感知到自己語言的魅力,在課堂上也更有自信心去表現自己。
第1句:嗯,然后呢?
溝通大師一般都講,有時候別人與你聊天,說話的時候其實并不希望從你那里得到什麼有效的建議,而是更多的希望得到一個傾聽的耳朵,孩子也是這樣,當他在說事情的時候,有時候你甚至不要去發表什麼意見,只是說:嗯,原來是這樣子,那然后是什麼樣子呢?
孩子就會繼續說起來。
第2句: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孩子興高采烈的向你講述一件聽起來非常有興趣的,有趣味的事情,你可以很驚訝地問:真的是這樣嗎?孩子就會特別有興趣的,滔滔不絕講起來。
第3句是:你的想法真不錯。
每個孩子其實都是屬于天馬行空,越小的孩會更有一些不現實的想法。這時候不要嘲笑孩子,可以說:嗯,你的想法很不錯。
沒準僅僅是這一句話,你就保護了孩子將來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
第4句:我們的想法是一樣的
有時候當孩子向你表達,征求你的意見時,即使這件事,很多地方你都不同意,也不要直接一下子全部都否定,而是可以先把同意的地方挑出來,然后告訴孩子:在這件事情上,媽媽和你的想法一致。
先肯定,再告訴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
第5句:太好了
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個字,卻包含了對孩子的最大的肯定。
每個人的傾訴欲,其實都是在對方得到對方不斷的肯定之下,才更容易滔滔不絕地說。
有一句話說,孩子如果從小就沒有感受過自己語言的魅力,必定會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失去應有的信心。而這個語言魅力主要是來自父母對他的肯定。
有一則公益廣告說:每天暫停10分鐘,聽聽少年心底夢。在兒童時期,每個孩子都是特別渴望與人溝通,交流的,他們的想法都迫不及待想讓所有人知道。
每天讓孩子養成習慣和自己去聊身邊的事,學校的事和自己的一些思維。養成習慣后,即便到了青春期,孩子也會向你尋求意見,因為他知道,在你那里,不會受到嘲笑與批評。
認真傾聽孩子說話,其實也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尊重。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