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親子知識
育兒教育
為什麼媽媽一回來,孩子就哭鬧?知道真實原因后,別再錯怪媽媽了
2023/02/18

孩子與媽媽之間的聯系,是最親密的。一般情況下,0—10歲的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最強。越小的嬰兒越離不開母親,不管是媽媽離開一會兒還是突然消失,孩子都會大哭不止,甚至有時候寶寶玩得好好的,突然看見媽媽,也要哭一場。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0~3的孩子,媽媽不在的時候,孩子不哭不鬧,而媽媽一回來就又哭又鬧,一點都不聽話。這時候媽媽可能會很愧疚,還可能被伴侶責怪,媽媽不會帶孩子。

如果你也面對這樣的困惑,不要難過,應該開心,心理學研究發現:嬰幼兒對一直照料她的人會產生依戀情感和安全感,在最親密的人面前,幼兒會毫無忌憚地釋放她的「喜怒哀樂」。

媽媽一回來,孩子就眼淚汪汪地貼著媽媽,是因為孩子太小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所以用哭來呼喚媽媽的關注和愛,你會發現如果媽媽抱一抱親一親來安撫孩子,孩子驕燥的情緒馬上就能得到緩解,還可能給媽媽一個甜甜的笑。

所以媽媽們,當你離開一會重新回到孩子身邊,孩子又哭又鬧,這種現象是正常的,不必焦慮。

那麼為啥孩子見到媽媽后,就會變得特別黏人,不好帶呢?

坦白講,不管是處于親子關系、夫妻關系或者其他別的關系之中,人們都只會在自己信任和依賴的人面前,撒嬌任性。

孩子在別的照護人面前,十分乖巧聽話,其實是缺乏安全感。尤其當看護人脾氣不太好,比較嚴厲的情況下。

為了避免惹麻煩和被訓斥,孩子不敢去嘗試探他們的底線,而且會不自覺地壓抑自己的行為和情緒。

而孩子之所以在媽媽面前,各種撒嬌淘氣、使小性子,其實都是出于對媽媽的愛和信任。

見到媽媽后,他們就會徹底松弛下來,開始放飛自我。一則是因為在孩子的內心深處,最愛他的是媽媽,能夠給他足夠安全感的人也是媽媽。

二則是他們想引起媽媽對自己的關注,想要通過各種磨人的行為,來確定媽媽始終都會無條件地愛他、保護他、理解他。

所以,當再次聽到類似「你一回來,孩子就不乖」的話,媽媽不必自我懷疑和煩惱,這正是良好親子關系的表現。

最后想說,在每個「磨娘精」的心里,都藏著這樣的小秘密——希望自己永遠都是媽媽心中最重要的存在。

凡事不要面面俱到,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總是擔心別人照顧不好孩子,于是自己凡事都面面俱到。這樣看似為孩子好,但也會讓孩子更不離不開自己。

其實平時 可以讓家庭其他成員多多參與孩子的照顧中,建立更穩固安全的聯系,這樣寶寶的安全感也會更多一些。

另外,很多媽媽一聽到孩子哭就「繳械投降」,急忙去哄,但實際上,孩子哭泣不一定要媽媽去哄,爸爸也要參與進來。

讓孩子學會在其他人的安撫下也能夠平靜,既能減輕孩子對媽媽的依賴程度,也能減輕寶媽的負擔,兼顧了寶寶的生活和媽媽的情緒。

這4種「面相」的孩子天生聰明智商高,占1個家長也要偷著樂
2023/03/20
哈佛耗時75年研究發現:長大后「有出息」的孩子,往往都會有「4大特征」
2023/03/16
「雙旋男孩找不到,雙旋女孩沒人要」,孩子頭上的旋有講究
2023/03/24
有3種準媽媽會生出高智商寶寶,她們的這些做法,值得女性們學習
2023/03/14
離職幼師對新手爸媽忠告,選擇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再擠也別怕」
2023/03/24
「媽媽,我碗里有根頭髮」,兩位媽媽的不同處理方式,彰顯情商高低
2023/03/20
兒子在公車上突然「喊肚子疼」,爸爸立刻報警,司機:孩子真機靈
2023/03/14
13歲女兒脖子有「草莓印」,媽媽發現后,一招糾正「女兒戀愛觀」
2023/03/14
如果孩子身上有「這6個跡象」,說明你把他教得很好,他已贏在起跑線
2023/03/14
龍鳳胎!婆婆不讓我「給兒子換尿布」 有一天趁婆婆下去買菜,我解開了包著兒子的尿布,馬上就明白!誤解婆婆,從內心感動到哭!
2023/03/14
圖集
文章